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管理 > 理论研究 > 中英两国贸易浅析

理论研究

中英两国贸易浅析

来源:CNBM发布时间:2012/11/5 10:54:49

中英两国经贸关系源远流长,往来频繁。2011年,中英经贸合作经受住欧美债务危机的冲击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考验,逆势前行,双边货物贸易再创新高。

中英两国货物贸易呈稳步上升趋势

据英国海关和消费税局(H.M.Customs and Excise)统计,2011年英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706.4亿美元,增长10.8%。其中,英国对中国出口140.4亿美元,增长24.2%;自中国进口566.0亿美元,增长7.9%。英方贸易逆差425.6亿美元,增长3.4%。中国是英国第十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2009年以来,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上年有所回落外,中英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中国对英国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且顺差额每年都有小幅的增加。

中英两国在产业结构及竞争优势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双边贸易往来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英国自中国进口以劳动密集型的机电、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为主,中国自英国进口以运输设备、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为主。

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前四大类商品是运输设备、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2011年出口35.9亿美元、31.9亿美元、20.7亿美元和15.7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5.5%22.7%14.7%11.2%,增长37.6%5.0%28.3%42.6%。在运输设备中,对中国出口车辆及零附件35.5亿美元,增长38.3%

12009-2011年中英两国贸易额趋势图

22011年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分类图

32011年中国对英国出口商品分类图

英国自中国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1年分别进口200.8亿美元、95.1亿美元和77.2亿美元,占英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35.5%16.8%13.6%,其中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增长7.1%6.5%,家具玩具下降0.3%。在机电产品中,自中国进口电机和电气产品117.8亿美元,增长11.9%;自中国进口机械设备83.0亿美元,增长1.1%。另外,贱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塑料橡胶和化工产品也是英国从中国进口的重要商品。中国是英国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皮革制品及箱包的***进口来源地,2011年分别占英国同类产品进口份额的15.1%46.7%38.7%39.9%,中国产品的主要竞争者是德国、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国家。

中英两国在产业结构及竞争优势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双边贸易往来呈现较强互补性,今后两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领域还有不少发展空间。

中英两国服务贸易步入快车道

为进一步促进中英两国的服务贸易,2011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服务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了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机制。目前,英国汇丰银行在华开设多家分支机构,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华参与设立了第一家合资证券公司;中国电信在英启动移动通信服务,中国五大商业银行实现了其伦敦子公司齐聚首。两国在教育、旅游、展会和创意设计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

20012010年,中英服务贸易额由5.9亿英镑增长到21.3亿英镑,中国已成为英第十七大服务贸易出口目的地。2009年,英对华交通运输出口9.4亿英镑,金融服务出口2亿英镑,商业服务出口3.9亿英镑,旅游服务5.9亿英镑。尽管如此,但英国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仍相对较小,仅占英服务贸易出口总额1.5%左右。

中英两国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与欧盟内其他制造业强国和贸易大国相比,英国对我国的出口仍有较大发展余地。

英国是全球第十大出口国和第八大制造业强国。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加快,英国机械设备、电子电气、医药化工等竞争力较强的制成品的出口幅度有望提升。

在高新技术领域,截止2011年底,英国对我国出口技术累计近4000项,价值92.3亿美元。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创新转型的要求下,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进口。在此背景下,英国作为技术强国,其具有优势的生物制药、低碳环保、新材料、信息技术也会成为我国的进口对象。

目前,我国出口英国的商品主要集中于机电产品、纺织、家具等具有传统优势的行业。也正因为中英两国在产业机构上存在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随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英国国内需求的强劲,今后两国在货物贸易领域将有重大发展。

反观服务贸易,英国作为全球服务贸易的出口大国,其金融、保险业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由于中国服务贸易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部分服务业开放程度有限,英国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还面临一定市场准入限制。随着我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内需求的扩大,英在金融、法律、咨询、教育、工业设计、品牌营销、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将逐步体现,在华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