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以及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双边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俄罗斯正在积极争取2011年底前加入世贸组织,这将给中俄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适时调整中俄经贸结构,对改善中俄经贸关系,推进两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俄经贸合作现状与两国的国际地位并不相称
中俄两国是地理上相近又同处于转型期的大国。两国贸易额在2001年超过百亿美元规模后,虽稳步增长,但与中美、中韩等双边贸易额相比还相差甚远。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2009年,中俄贸易额急剧下滑至387.9亿美元。在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俄罗斯的贸易额下降幅度***。2010年,俄罗斯已被巴西取代,位列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第十一位。
(一)中俄贸易迅速发展,贸易结构逐步改善
从贸易额看,1994年我国对俄贸易额仅为70.56亿美元,2009年,增至387.97亿美元,16年增长了6.6倍。此间,我国对俄出口增速略高于我国对外出口增速。目前,中俄贸易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1-7月,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7.4%,达到422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到700亿美元。
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我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产品,正由初期的纺织原料等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商品向机电设备等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商品转变。2009年,我国自俄罗斯进口的产品中矿产品的比重已上升到49.32%,而产品中俄罗斯产品的比较优势有逐步丧失的趋势。
“边贸”是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和中俄政治关系的不断发展,中俄边境贸易迅速增长。2010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75.8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13.7%左右,增长32%。我国对俄边贸出口商品主要是轻纺、农产品和小家电等;进口以原木、原油、化肥、钢材、纸浆等初级产品为主。
(二)投资合作不断发展,能源和科技是重要合作领域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约为22.2亿美元,总量不大,但增长较快。2009年,我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为3.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5%,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5.94亿美元,增长了43.8%。投资领域也在拓宽,过去多集中在贸易、中小型项目,现在大项目合作逐渐增加,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信、建筑、服务等领域。
俄罗斯对我国直接投资始于1992年,近20年来进展缓慢。2009年仅为0.32亿美元,2010年为3497万美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能源合作是两国经贸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俄能源合作从简单的资源合作向技术、设备和工程方面拓展,核电、电力、新能源、煤炭方面的合作都在以较快步伐推进。中俄科技合作有良好传统,在高科技特别是创新领域的合作目前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建立必要的机制和平台,推动俄高新技术进入我国以及两国合作研发的高新技术在我国实施产业化;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我国企业进入包括斯科尔科沃在内的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三)劳务及工程承包合作
相比其他国家,劳务及工程承包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2010年,中俄共签署劳务和工程承包合同金额11.9亿美元,同比下降1.6%。对俄劳务合作集中在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建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制衣、医疗及其他服务行业。
中俄经贸合作水平与两国大国地位不相称。除了政治上缺少互信,经贸投资环境不稳定及缺少宏观统筹规划外,一直以来,俄罗斯不能正视我国经济增长和中俄贸易结构的变化,加之中俄贸易一直缺乏大宗商品交易和高科技产品支撑,影响了中俄贸易额的大幅提升和贸易结构的改善。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有利于深化中俄经贸关系
近几年来,推动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因素发生了新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中俄间相互战略依托关系不断提升,推动中俄两国,特别是毗邻地区间深化合作,以实现俄东部地区的开发开放战略。二是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利益切合点不断增加。俄开始主动和积极倡导加强区域经贸合作,并努力争取在2011年底前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这对深化两国经贸关系带来有利的一面,同时在一些领域中俄合作面临激烈竞争。俄对一些敏感行业将采取更高的关税加以保护,还将利用贸易救济措施支持本国生产企业,这些都需要我国做出正确应对。
第一,我国低端商品向俄出口将面临激烈竞争。目前,除农副产品外,服装、纺织品、鞋类和家电等仍是我国对俄出口的主要商品。虽然俄入世将使其关税水平降低到5%,可为我国降低进口成本、扩大出口潜力、提高我国传统优势商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提供机遇。但俄入世后,其市场的开放将不仅面对我国,还将面向其他世贸成员,我国商品必然要与其他成员的商品展开激烈竞争。
第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按国际惯例开展各项经贸活动。俄入世后市场环境改善,企业按正规途径进行报关纳税、销售和结算,参与公平竞争,从而使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目前,中俄两国政府已建立了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今后双方将在该机构框架内解决“灰色清关”问题,这将有利于我国对俄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第三,我国引进俄罗斯先进技术的难度将会增大。在俄对外科技合作格局中,我国属于排在国际组织、独联体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之后的第四类国家。俄罗斯入世后,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市场意识会不断增强,我国引进俄高新技术成果难度增加,条件会更苛刻。
第四,中俄劳务合作条件将有所改善。我国劳动力对俄输出一直是双方入世淡判的焦点之一。俄政府既要考虑解决本国的失业问题,又对我国居民大量进入俄境抱有戒备心理,在引进我国劳动力问题上历来采取限制政策。现中方已承诺以“俄罗斯能够接受的方式”解决我国对俄出口劳动力问题,但总体而言,俄方对中方开放劳动力市场的程度仍将会是有限的。
中俄经贸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
当前,中俄经贸合作面临规模增长与结构调整的有利环境。中俄在着力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更应关注投资结构和拓展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一些大项目和高质量的中小合作项目,带动中俄经贸合作结构、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中俄经贸结构调整既要服务于中俄经济发展需要,更要为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服务。
(一)打造对俄经贸服务平台,开展交通、仓储和服务基础设施等大项目合作
2009年,中俄贸易的大幅下降,暴露出多年来中俄贸易中存在的贸易结构比较单一、投资合作水平较低、地区合作缺少大项目支撑。以及毗邻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比较滞后、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贸易秩序亟待规范等问题,中俄传统贸易面临挑战。未来10-15年,俄远东不仅将继续作为我国自然资源的供应者,还将是我国向俄联邦欧洲部分供应商品的过境点,而出口结构将逐渐向附加值较高产品占主导地位转变。过境地位为交通、仓储和服务基础设施的发展带来天然机遇。我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在中俄经贸中具有“欧亚大通道”的地位,设立并推动多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将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支持,为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和生机,进一步凸显中俄合作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战略意义。
(二)加快对俄投资合作,吸纳俄方人员就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结合我国边疆地区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结构特点,确定重点方向,扶持投资重点项目,应对俄罗斯政策及市场变化。通过设立境外同区,降低投资贸易风险,发挥中俄两国间产业互补优势,已成为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的必然选择。我国应围绕石油加工业、天然气化学工业和木材加工业等俄优势资源产业开展对俄投资,并逐步发展成互相配套和良性互补的各类生产加工工园区,逐步把各类园区发展为对俄能源、原材料出口加工基地。这种园区应当吸收俄罗斯企、业参与,吸纳当地就业,使我国企业与俄罗斯当地企业共同获益。境外园区还可以吸收俄方的科技开:发成果,为其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平台。同时,要针对俄罗斯消费品市场需求,确定适合发展的项目。推动有关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组建我国名优家电产品展销中心,组织有投资意愿和能力的企业到俄罗斯建立农机、机电、家电产品组装工厂。在食品、服装、鞋帽、儿童用品、体育用品等方面,可以通过我国的设备、技术、管理入股,在俄建立合资企业,以合资企业的品牌逐步打开俄罗斯市场。
(三)积极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向俄方提供劳务人员
根据俄罗斯学者预测,未来10-20年,建筑业有望成为俄罗斯***的行业,我国应当抓住机遇。首先是住宅建设、社会文化项目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如高速铁路、机场、海港河港、公路、仓储和冷藏设施等方面,建筑业合作空间巨大,、为解决居住问题,达到发达国家的住房水平,不久的将来俄罗斯需增加建设2.5-3倍的住宅。修建道路和基础设施的任务也十分宏伟。我国东北地区建筑施工人员,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自然、气候、地理情况比较熟悉,对高寒地区的建筑条件和技术也容易适应,有在俄罗斯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丰富经验,这些优势是我国独有的。要创造条件,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到俄罗斯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能够快速提升双方贸易额,同时对国内建筑装饰材料出口,向俄方输出劳动力等都有积极意义。关键是要处理好合同落实、贸易结算、工人的安全与待遇等问题。
(四)加强农业、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农业和多种经营是俄罗斯经济结构中的弱项,我国东北地区要针对俄罗斯特别是其东部地区市场需求,发展适销对路的种植业,养殖业,开展多种经营。利用产品、资金和品牌优势,进入俄国内的副食品、果菜市场及连锁经营领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在俄境内的农场承包及农副产品多种经营,围绕落实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在俄罗斯境内项目,积极推进食品供应配套系统,实现中俄合作效益***化。
俄罗斯的科技水平在当今世界仍占有重要地位,中俄科技合作一直是两国关注的重点。但20年来,双方科技合作进展缓慢,领域狭窄,层次不高,在两同贸易额中所占比重较低。新形势下,两国要以《纲要》实施为契机,制定相应的合作政策,在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业、核工业、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以及其他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科技领域加强合作,为中俄经贸结构调整,提升中俄合作水平创造新空间。要充分发挥双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积极性,加快中俄科技信息中心建设,推进中俄科技合作有更大发展。
俄罗斯的旅游业发展较慢,成熟的旅游体系和旅游服务设施尚未完善,其政策法律限制相对较少,这是未来中俄合作的重要方向。俄罗斯全国。特别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我国居民的旅游需求则日益旺盛。应根据《纲要》基本原则,联合开发历史文化、生态、地质、疗养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探索联合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的新途径。在旅游合作中,可以尝试采取合资经营或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对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应予以优先和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