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欧大陆桥的最东端,美丽的黄海之滨连云港,有这样一个明星企业——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复连众”)。它是国内***的风电叶片研发、设计和生产企业,牢牢占据着国内风电叶片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叶片的年产能达到一万只,位居世界前三,已经成为连云港市的一张企业名片,是中国建材集团和连云港市“三新”产业的支柱型企业。这个企业的掌舵人,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和中国建材系统十大女杰、优秀共产党员——任桂芳。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中复连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桂芳用她与共和国成长的同样经历,不屈不挠,演绎了一部“创业初艰难、前进中曲折、突破后辉煌”的创业沧桑史。在任桂芳二十余年成功创业的轨迹中,闪耀着她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奋力开拓的精神。让我们一同随着时光的回顾,去追随她钟情建材,逐风而行的创业足迹。
冲破难关驶出“一叶行舟”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任桂芳正是用自己的奋斗史,在续写着诗人冰心的感悟,从黄海之滨驶出玻纤玻钢总厂的“一叶行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任桂芳在连云港市一家小小的集体制家属工厂工作,这家小厂就是今天中复连众的前身。当时,这家小厂以小作坊式的形式糊制玻璃钢瓦、玻璃钢冷却塔等传统玻璃钢制品,年产值仅50万元,利润仅几万元。1986年任桂芳开始主持企业工作, 一次讨薪在她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成为她一生孜孜追求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为了给企业讨回10多万的欠款,她和两个同事冒着大雪赶往东北。“那时企业快发不下工资,我觉得要回欠款是自己一定要完成的使命。当时欠款企业是个国营大厂,厂长见到我们根本不理睬,一直在打麻将。我愤怒了,将他的麻将桌都掀翻了,和他据理力争。当拿到汇票时我们都哭了。”每提及此事,她总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之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企业发展起来。企业壮大了,我们才能够挺起身板。”在任桂芳的话语中,我们看到她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此时,国内小玻璃钢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给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是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还是冲出围城,再展宏图?任桂芳敏锐地认识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1987年,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凭着过人的胆识,她带领企业全额贷款1600万元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机控制缠绕玻璃钢管道、储罐生产线,组建连云港市玻纤玻钢总厂。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89年9月,第一根“连众”牌管道下线,当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利润108余万元的业绩,实现了连众由手工作业向机械作业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但对于任桂芳来说,这只是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
抓住机遇培育“一条航轮”
企业的发展需要广阔的空间。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伴随着与国际商业资本的较量和角逐,在全面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任桂芳率领她的企业和员工进行艰辛的二次创业。她紧紧抓住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两个根本转变,全方位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使企业由“一叶行舟”脱胎换骨成一条马力十足的“航轮”。
1995年,她组织技术人员赴美国考察,从美国引进现场立式缠绕设备,生产大型玻璃钢容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年创产值高达1200万元,成为中复连众又一新的增长点。2000年,她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企业自筹1500万元,与新疆哈密建委联合组建哈密连众管道有限公司,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的目标,实现合同额1000万元的佳绩,成为中复连众在祖国西部的耀眼明珠。
2003年,任桂芳将眼光再次转向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她注意到高压呼吸气瓶广泛应用于消防、医疗,市场潜力巨大。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她多次赶赴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寻求合作,最终以投资控股的形式完成了企业的再次扩张做强,一举占领了国内高压气瓶的市场。
抉择始终伴随着任桂芳创业的整个过程,而她认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抉择有两次,凭借她的高瞻远瞩和聪慧睿智,任桂芳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2003年初,中复连众通过代理商签订了346万美元出口伊拉克大口径玻璃钢管道的外销合同,然而好事多磨,生产开始不久,伊拉克战争爆发,原以为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合同执行不会受到影响,中复连众坚持按时将产品生产完毕。按照合同约定应该发货了,但发还是不发?伊拉克战争如火如荼,愈演愈烈。“看着堆满厂区和码头的管道,我心急如焚!”如果不发,管道虽然还可以用到以后的工程中,但万一对方追究起来将面临高额的赔偿;如果发货,接收方正值战争期间,不可抗力很多,万一收不回货款,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这批货的价值与当时中复连众的总资产相当。经过与代理商、银行、省外贸部门连续半个多月的磋商,白天正式会议,晚上个别交流,“那段时间每天的睡眠不超过四个小时,曾经有四天四夜没睡觉,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最后,任桂芳决定按约发货!谁知货到了海上,船主又以没有收到对方海运费为由要求中复连众先行垫付180万美元的海运费,不然就将货卸到大海里!“那时候感觉人都濒临崩溃了”,任桂芳说,“因为是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内的工程,我们还是坚信合同会履行的。”中复连众又垫付了巨额的海运费。当伊拉克工程的合同款及垫付的海运费转到公司的账户上时,“我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人感到特别累,恨不得睡它几天几夜”,那一天,也成了中复连众的节日。
还是在2003年,在面对接受国外公司收购还是加盟中央企业的抉择中,任桂芳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力挺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当时几乎没有人支持我,那时的主流思路是和外国公司合作,搞合资。而外国公司收购我们的目的就是逐步解散连众,让‘连众’这个品牌从市场中消失,消除他们在国内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她多方奔走游说,很长时间里一直承受着“一颗红心不被理解”的委屈。她的坚持源自于她对员工最朴素真诚的情感:“我要对手下的几百名员工负责!”最终,她力排众议,带领连众集团与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实现重组联合,成立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也正是这次抉择,使中复连众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逐步成就了今天中复连众的辉煌。2006年“连众”牌玻璃钢加砂管道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同年随着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实现了中复连众的再次跨越。从小国企转成大国企,任桂芳迈出了企业发展的第二步。
创新突破打造“一艘巨舰”
说起中复连众这些年的巨变,每个连众人都会由衷动情地说:“连众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长足发展,每一个新增长点,都浸透着任董事长付出的智慧和辛劳,都凝聚着任董事长勇于改革创新、敢争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正是这种创新突破的精神,使她引领中复连众实现了从“一条航轮”到“一艘巨舰”的一次次改造升级,迈出了企业发展的第三步。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任桂芳在一次国外的复合材料展会上就看到了风电叶片的相关资料,并与对方做了详细的沟通,认为风力发电在中国必将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只是当时国内经济、政策等大环境尚不具备条件。2005年,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以及新能源入网定价方案等鼓励政策及法规的相继酝酿出台,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绿色新能源凸现出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任桂芳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为她心里埋藏了十几年的逐风梦想送来的和煦东风,更是企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现在正是万事俱备之时,借着这股东风,任桂芳开始雷厉风行地在推进风电叶片项目:5月她带队到德国谈判,6月签下正式合同,10月组织员工到德国培训,次年元月进口设备进场……任桂芳踏上了她逐风的征程。
2006年4月16日,国内首只37.5米、1.5MW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在中复连众下线,填补了国内兆瓦级叶片生产空白,也使中复连众成为国内首家兆瓦级国产叶片制造商;2007年,在她的主持下,中复连众收购了德国NOI叶片公司,成为“中国学生”收购“洋师傅”的典型案例。成功生产兆瓦级叶片1000只,成为国内兆瓦级叶片生产企业的单打冠军;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战略布局,生产分厂由一个增加到四个,生产基地从连云港总部辐射到辽宁沈阳、甘肃酒泉和内蒙古包头;2009年公司具备了年产万只兆瓦级叶片的产能;2010年,全球投入商业化运行的***62米5MW叶片、引进环保竹材的1.5MW叶片在中复连众成功下线。公司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集成创新,直至自主创新,完全掌握了制约叶片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模具制作,获得9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相继开发出了七个系列近三十个叶型的成熟生产工艺,建成国内首家室内风力机叶片全尺寸检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被五部委联合评定***企业技术中心,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完备的检测手段使中复连众始终引领着国内兆瓦级风力机叶片技术升级的前进方向。
一切都以令人炫目的速度进行着,短短五年时间,任桂芳已经带领中复连众实现了风电叶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成为了亚洲一流、世界前三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逐风的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风力机叶片已经成为中复连众的支柱产业,不断刷新的业绩一次次向世人证明:中复连众集团已经成为国内外复合材料制造业的“航空母舰”。
承载责任驶向“辉煌彼岸”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表现自己力量的方式不尽相同。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无形的力量比有形的力量要重要的多。在任桂芳身上除了远见卓识外,更多的是她还有一颗真心、细心、善待职工的包容心。她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能把人生价值的‘定盘星’放在金钱和权力上。”这是任桂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任桂芳身上,除了远见卓识外,还有一颗充满真诚的爱心。
她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在她的生活日历上,根本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每天早出晚归,只要自己有点时间就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因工作需要更是频繁出差,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出差在外,甚至除夕之夜都无法与家人团聚。一次她母亲生病住院,她晚上到医院陪护,白天照样上班。二十多年如一日,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即使是在企业有了亿元资产的今天,为了节省开支,时常一个人独来独往,不要专车与随行人员。1998年,一次她只身前往贵阳、云南出差,自己背着大包小包“南征北战”,那时的她已经五十岁了!
她关心职工,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自己十分苛刻的她,对待员工却从不吝啬。为大家建宿舍、提高待遇、创造培训机会,即使有时资金紧张,也要交待财务部门要优先按时发放工资。每适佳节,家在异地的员工回不了家,她总是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与年轻人一起吃顿团圆饭。一位打工者发自肺腑的说:“从任董事长身上,我懂得了人生的价值,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在她的感召下,形成了充满个性色彩的连众文化,使“众心矢志,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深入人心,激励着连众人不断跨越。
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二十年来,企业为国家贡献税收超八亿元;近五年来,中复连众年平均为社会解决就业超千人;向各级慈善机构或团体捐款数百万元;带头并带动公司员工与社会孤残结对帮扶数百人次;企业内部员工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给予军转干部、特困职工群体特别照顾。员工有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任厂长”“任董事长”,“大家有困难能首先想到我,是对我的信任,我更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任桂芳深情地说。她带领企业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2010年,她捐出了全国劳模奖金。在公司开展的近百名孤儿结对帮扶中,她每次都是认领两个,帮助了他们完成学业;在抗震救灾中,无论是“特殊党费”的交纳,还是捐款,都积极带头,数额***,展示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形象。
在任桂芳同志的带领下,中复连众实现了从传统的玻璃钢制造业向新能源装备领域的成功升级。任桂芳同志以她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全身心的付出和拳拳爱心赢得了职工的爱戴,也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她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获1996年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女企业家,全国建材系统优秀企业家,2008年度、2010年度全国建材行业十大女杰,2010年江苏省十大女杰,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200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翻开中复连众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任桂芳的创业之书。回首任桂芳的创业之路,是中复连众发展的沧桑历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创业何惧难,女儿当自强。”任桂芳激情满怀的感想,让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一定会带领她的“连众之舰”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