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

人物

科研一线丨刘姚君:水泥实验室里的“技术侦探”

来源:中国建材总院  发布时间:2025-10-16

科研一线

一种信念的坚守

一种极致的追求
是孜孜不倦的探索
是一丝不苟的严谨
是精益求精的执着

3.8万名科研技术人员
以科学家精神铸就创新之魂

在实验室里沉淀智慧
在生产线上淬炼真知

用热爱谱写建材华章
以创新擘画材料未来

他们是中国建材最美科研先锋

2009年,刘姚君本科毕业,走进了中国建材总院大门。

恰逢《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关键期,刘姚君深受“青年要勇做创新先锋”号召的鼓舞,怀揣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水泥检验测试科学研究领域。

如今,刘姚君已成长为国检集团水泥检验认证院的一名杰出科研工作者,专注于低碳水泥及低碳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

刘姚君 水泥检验认证院双碳研究中心副主任

从“积木”到“城堡”的科研蜕变

初入实验室时,书本上的“氧化钙”“氧化镁”对刘姚君来说就像一堆散落的积木。她不仅要把专业术语拼接成知识体系,更要找到方法,把理论变成可操作的实验方案,搭建出坚固可靠的科研“城堡”。

“检测技术人的尺子,量的是产业升级的刻度。”——三个月里,从比表面积测定到抗压强度试验,从游离氧化钙滴定到X射线荧光仪操作,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刘姚君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

直至有一天,师傅灵魂拷问:“知晓水泥检测还不够。这些石头泥巴扔进窑里,烧不烧得动?”面对1450℃的高温炉,刘姚君和师傅一次次试验,记录水泥中易反应成分的变化,观察加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这些经历让刘姚君明白,科研不只是公式堆砌,而是“工程问题→实验室检验→标准迭代”的实践逻辑。实验室的炉火不仅点亮了她的科研思维,也为日后的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专业生产线上的“医生”团队

2022年底,正值工信部大力推广“水泥行业智能化实验室”,刘姚君所在的研究团队承担了西部地区某智能化实验室的X射线衍射分析仪配套支持工作,也同步迎来新的挑战:合作企业的水泥产品强度出现异常,影响生产指标。

研究团队紧急提取了近150组衍射数据进行峰值对比,通过X光衍射仪“透视”水泥内部结构,发现了问题所在:烧制过程中,一种叫“阿利特晶体”的关键晶体没有完全形成,而另一种叫“硅酸二钙”活性成分则偏高。

经过严谨的分析,团队确认烧制温度至少低了30℃,导致水泥强度下降。为了快速解决问题,团队开发了“峰高筛查法”,让仪器像水泥的“显微镜守门员”,帮助企业精准控制原料和温度。

这次合作不仅让企业收获了合格的产品,也让刘姚君和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科研带来的巨大成就感。

双碳赛道上的持续奔跑

在科研的道路上,刘姚君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度。

刘姚君所在的研发团队参与了中国建材集团一期“揭榜挂帅”子课题“低碳技术验证与碳排放足迹评价的双碳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从优化红外光源到温度补偿模块,从标准气体标定到测试验证,研发团队在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守“明确目标、高效执行”的工作原则。

看到项目进展顺利,刘姚君明白:科研不仅是做实验、写论文,更是要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理论创新和产业应用形成双轮驱动。

参天古木必有其根,浩荡江河必溯其源"。对刘姚君来说,研发平台恰似滋养创新的沃土,优秀团队如同润泽科研的甘霖。

在中国建材总院、国检集团及水泥检验认证院研发团队的鼎力支持下,刘姚君秉持初心,持续推进水泥评价及质量提升研究。

刘姚君相信,只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就能推动行业绿色转型,让传统建材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格物致知,鲲鹏振翅九万里,不借青云自有风。”

在科研的广阔天地里,刘姚君正展翅高飞,向着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