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致敬劳模丨从"望闻切"学徒到全国劳模:李伟用特种玻纤守护中国芯
来源:泰山玻纤 发布时间:2025-05-0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全社会要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珍惜荣誉、保持本色,继续努力、再立新功。
在中国建材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我们致敬每一位平凡而闪耀的劳动者和每一个并肩作战的团队,记录他们的匠心底色与卓越担当,让劳模精神的火炬,照亮更多奋斗者的征程。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中国建材集团共有6人荣获表彰。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全国劳模、泰山玻纤李伟的故事。
李伟
泰山玻纤研究院
电子纤维技术带头人
他坚守生产科研一线24年
在新产品开发、项目建设、绿色生产
等方面具有丰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
他带领的高端电子玻纤布技术团队
参与研发的特种玻纤系列产品及制品
多次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保障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基材供给安全
他先后参与多条国际先进水平的
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
和电子布生产线建设
部分关键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初入职场展锋芒
2001年,李伟刚入职泰山玻纤,他被分配到浸润剂配制车间实习,老师傅叮嘱他“这里是公司的核心保密单位”“工作必须细心,不能出一丝差错”……这些话,如同烙印般深深刻进了他的职业生涯。
李伟大学学习的是化学专业,工作中,他展现出了惊人的悟性,根据化工原料的外观特点,通过反复摸索,总结出“望、闻、切”浸润剂原料识别法,大大提升了原料的把控精度。仅用 5 天时间,他就熟悉了配制流程。当他准确无误地完成第一次浸润剂配制时,连最严苛的老师傅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在浸润剂原料开发岗位,李伟深入钻研浸润剂原料配方,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他翻阅文献、调配试剂、记录数据,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心血。他研发的环氧乳液浸润剂,至今仍应用在生产一线。
破局封锁攀高峰
长期以来,国外为了限制我国人工智能及5G/6G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低介电玻纤的制备技术进行封锁。泰山玻纤作为我国玻纤行业的重要力量,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组建从原料、技术、生产到后道制品全流程的研发团队,承担起研发低介电玻纤、攻克 “卡脖子” 技术难题的历史重任。李伟和他所带领的高端电子玻纤布技术团队承担起了后道制品的研发攻关。
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必须打破常规思维,重新构建研发体系。李伟和团队从基础理论研究起步,查阅海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技术线索。但国外对低介电玻纤,特别是低介电玻纤布的生产技术严防死守,能获取的有效信息极少,点滴的进步或者突破,都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换来的、抢来的。
面对研发过程中的失败,李伟常常鼓励团队成员:“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都能凭借顽强意志让卫星成功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玻纤人’也一定能行!”他带领团队与前端原料、技术和生产团队紧密配合,不断调整、优化、提升,对每一个环节都反复论证、试验。
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研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成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的低介电玻纤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当第一代产品成功实现量产时,整个团队为之沸腾,这是他们无数日夜心血的结晶,更是中国玻纤行业的一次重大胜利!
泰山玻纤凭借这款产品,成为全球第三大低介电玻纤产品专用供应商,成功解决了多家通讯企业的原料难题,年创利润近亿元。这一成果引起广泛关注,被央视《栋梁之材》《红色丰碑》《大国基石》等纪录片多次报道,还入选了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第一代低介电玻纤产品刚刚投放市场,泰山玻纤紧接着向第二代低介电玻纤发起挑战。整个研发团队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他们常常为一个准确的数据,一个技术细节反复进行试验验证、锱铢必较,相继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第二代产品成功研发,样品经国内外多家客户测试,其性能远超国外同类产品,介电常数降低 10%、介电损耗降低 40%,为我国 AI 技术的稳定、自主、可靠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芯片战役抢先机
2022 年,在芯片产业的 “卡脖子”战场上,一场关乎国家科技命脉的攻坚战再次打响。面对国外对低膨胀系数玻纤这一芯片封装核心材料的严密技术封锁,泰山玻纤再次向低膨胀系数玻纤技术高地发起冲锋。作为高端电子玻纤布的技术带头人,李伟接续奋斗,带领所在团队投入到另一场技术研发的攻坚当中。
400 多个日夜,实验室的灯光从未熄灭过,团队成员们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拓荒者,每一步都踩在荆棘之上。一个个看似无解的难题,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前行路上。无数次失败后的从头再来,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执着坚守,终于换来胜利的曙光——产品膨胀系数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这一突破,彻底打破了日本企业长达数十年的垄断,也让泰山玻纤如同一匹黑马,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200 万米的年产能,不仅让国内通讯企业摆脱了原料困境,更让中国特种玻纤在世界舞台上挺直了脊梁。
然而,科技创新的突围战永远在路上。面对电子产品向轻薄化、高性能化发展的浪潮,李伟再次踏上征程,参与到研发超细电子玻璃纤维和超薄电子布的技术博弈和攻坚中。
如今,泰山玻纤的特种玻纤产业化生产线如同钢铁巨龙,日夜运转,为我国 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高端领域源源不断输送核心材料。这些凝聚着智慧与汗水的产品,不仅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更成为守护国家科技安全的坚固盾牌。
牢记使命向未来
多年来,李伟在特种玻纤电子布研发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参与国家和省级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高质量发展专项、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5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授权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含国际专利5项)。被中共山东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025 年,李伟更是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李伟说:“科技创新并非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的协同作战。”他广泛推行 “三带三创”工作法(即带思想、带技术、带作风,创技术标准、创攻关成果、创人才梯队),让“老带新、强带弱”传承成为团队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他看来,全国劳模的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鞭策。
在李伟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上筑起坚不可摧的 “中国长城”。他常说,作为一名基层科研技术人员,非常有幸参与到这样一场有意义、有价值的研发创新攻关当中。未来,他将继续永葆匠心、勇毅创新,在玻纤复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征程中继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