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善用资源日|减重减排,“碳”为观止!中复神鹰赋能绿色交通新纪元

来源:中复神鹰  发布时间:2025-09-25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成功举办主题为“创新驱动·绿色赋能”的第六届“善用资源日”开放活动。在其中的分论坛环节,中国建材总院、北新建材等18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新材料赋能房建与装修领域”和“新材料助力交通与能源基建升级”两个分会场围绕新材料应用场景、新能源技术创新、绿色化智能化等话题,与200余家工程企业代表共同交流各自专业领域的前沿应用实践和重点发展方向。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复神鹰的《碳纤维在交通能源工程领域应用介绍》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刘栋以《碳纤维在交通能源工程领域应用介绍》为题,介绍了碳纤维的独特优势和技术应用。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复神鹰2006年成立之初就锚定碳纤维自主化,率先突破干喷湿纺关键技术,建成国内首个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如今现有产能2.9万吨、在建3.1万吨,销量累计近10万吨,还斩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等重磅荣誉。从T300到T1100,从航空航天到民生基建,中复神鹰的30余个产品系列、50余种规格,正为“大国重器”与“绿色地球”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作为含碳量超90%的高性能纤维,碳纤维的强度是钢的4倍,密度却仅为钢的1/4,再加上优异的抗疲劳性,让它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材料。

在交通领域,碳纤维正在重构“出行效率”的天花板。商用航空方面,中复神鹰的SYT59G-12K碳纤维通过中国商飞预批准,自研的T800级预浸料Y603成为国产大飞机备份供应商,能帮助飞行器减重15%,大幅提升燃油效率;低空经济领域,中复神鹰的SYM40等产品助力全球最大无人货运机W5000起飞——这款飞机85%的重量来自碳纤维,总重仅2.1吨,载重与航程双双突破;轨道交通中,全国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使用中复神鹰的SYT49S-12K碳纤维,既减轻车身重量,又提升抗冲击性;新能源汽车领域,小米SU7 Ultra的碳陶制动盘、比亚迪仰望U9的车身部件,背后都是中复神鹰的碳纤维支撑。

在新能源领域,碳纤维是“绿色动能”的重要支撑。风电方面,中复神鹰的SYT45F-48K拉挤板应用于131米陆上风电叶片、147米海上抗台风叶片,相同载荷下能减少10%的材料用量;光伏热场领域,中复神鹰的产品占比超60%,预制体龙头金博、天鸟的用量中,90%以上来自中复神鹰;氢能领域,中复神鹰的SYT49S-24K碳纤维用于Ⅲ型、Ⅳ型储氢瓶,既保证储氢密度,又守住安全底线。

在建筑工程领域,碳纤维正在刷新“基建强度”的标准。桥梁拉索方面,国内首座千吨级碳纤维斜拉索车行桥、全球最长的560米碳纤维水平索,背后都是中复神鹰的SYT49S-24K碳纤维,它的拉伸强度超3200MPa,让桥梁跨度突破钢索极限;建筑补强方面,碳纤维布、板等材料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便捷、耐久性强。值得一提的是,中复神鹰与中建材总院合作的碳纤维增强混凝土(CFRP-UHPC),能大幅提升混凝土的抗拉、抗折强度。德国“Cube”项目与苹果总部乔布斯剧院屋顶,均展示了碳纤维在大跨结构中的卓越性能与美学价值。

碳纤维产业的未来,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携手同行。未来,中复神鹰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突破性能极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更多应用场景——让碳纤维不仅服务于高端制造,更能走进更多民生领域,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绿色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