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建材集团是建材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典范


创新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材企业集团

来源:CNBM 发布时间:2011/6/8 16:48:01

         2003年以来,在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建材集团坚持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从一个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业的企业,成长为我国建材行业具有相当活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规模***的综合性建材企业集团和行业排头兵企业,成为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尤其是联合重组和科技进步、新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通过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中国建材集团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与2003年底相比较,至2010年,集团总资产从123亿元增至1535亿元,增长11.5倍;营业额从37亿元增至1354亿元,增长35.6倍;利润从1.7亿元增至75.6亿元,增长43.5倍。中国建材集团稳居建材百强首位,成为国资委较先实行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的企业之一,并连续进入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行列,荣获第二任期“业绩优秀企业”称号。

        目前,中国建材集团拥有全国规模***、技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科技研发和工程服务机构,拥有管理先进、最具竞争力的进出口贸易与物流分销体系。在产业领域,通过联合重组和科技创新,水泥年产能达2.2亿吨,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石膏板年产能10亿平方米,位居亚洲第一;玻璃纤维年产能1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兆瓦级风力叶片年产能1.5万片,位居全国第一;T300以上的碳纤维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原丝及碳丝)达5000吨,是国内碳纤维***供应商;浮法玻璃年产能达4000万重量箱,居行业前列。

        调整发展战略,确立集团行业主导地位

        发展战略问题是决定企业生命力的核心问题,对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03年,针对集团当时面临的行业地位不突出、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缺乏规模优势等与***产业集团地位不相称的严峻形势,中国建材经过充分思考和探讨,决定转变战略定位,在继续做好新型建材业务的同时,回归水泥、玻璃等建材主流行业,使企业落脚于建材行业的大产业领域。2003年,集团由原来的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拉开了集团在行业整合、资源重组的战略调整的序幕。从此,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大建材”和“人才强企”战略,走资本运营、联合重组与集成创新的道路,逐步实现了三大业务转变,即从单一发展新型建材业务向新型建材、水泥、玻璃、玻纤、复合材料、耐火材料等多种业务转变;从以建材产品制造为单一主业向以建材及装备制造、科研设计与工程承包、建材贸易与物流等三大支柱产业转变;从过去依赖内部资源整合、自我滚动发展为主的增长模式向以行业整合、资源重组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外向型增长模式转变,迅速成长为集科研、制造、流通为一体的我国***的综合建材制造商与面向全球的建材综合服务商。

        作为央企,要有规模,有产业属性,有研发创新能力,有核心竞争力,要在行业中举足轻重,才能真正做到有活力、影响力、带动力。2006年以来,作为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建材顺应建材行业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坚持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为核心理念,明确了建设国内领先、全球一流的,具有良好持续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在明晰的战略指导下,通过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实现集团的“由大变强”;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并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推进了集团的“靠新出强”。在国资委的领导下,中国建材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战略明晰、主业突出、架构合理、治理科学的我国***的综合性创新型建材产业集团。

        提升传统产业,推进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多年来,建材行业繁荣发展,但存在“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产业规模大,但是产能过剩、企业分散、集中度很低、市场竞争激烈。抓住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中国建材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用存量联合扩大规模,用增量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用管理整合创造效益的路子,进而提升行业集中度,推进行业与企业从过去重点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效益,从而实现从多到好的转变。

        中国建材近年来围绕主业,强化联合重组与管理整合,吸纳了337余家企业,退出了165家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制造等领域形成了主导优势。2005年,在国资委支持下,2家中央大型企业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划入中国建材成为全资子公司,进一步提高了集团的科技研发能力和装备制造能力,使集团构建起科研设计、产品与装备制造、物流贸易业务板块,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中国建材集团围绕主业展开行业重组和资源整合,进行区域战略布局,迅速占领水泥、玻璃、装备制造等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外市场,顺利地吸纳了徐州海螺水泥、浙江三狮、洛阳玻璃集团等一批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的知名企业和代表性企业。

        在水泥领域,通过开展大规模战略性联合重组与产业升级,组建南方水泥、发展中国联合水泥、设立北方水泥,三年时间稳妥联合重组水泥企业近200家,水泥产能达到2.2亿吨,形成了东南、淮海、北方三大核心区域市场。通过进一步强化管理整合,推进以制度化、数字化和对标管理为核心的“三五”管理,使管理整合成为联合重组成功的重要保证,提升了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促进水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的基础上,中国建材积极淘汰落后,开展技术改造,广泛采用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和先进工艺装备,利用工业废弃物(脱硫石膏、高炉矿渣、粉煤灰等)生产建材,实现产业升级。集团水泥企业全部配套建设余热发电装置,目前已建和再建的水泥余热发电设备已近100套,水泥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30兆瓦,年发电量达到42亿度,年节约标煤达14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50万吨,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达2100万吨。按照“调结构、降能耗、优能源、促循环”的低碳水泥产业发展路线,中国建材积极引领水泥产业逐渐走减量化发展的道路,不断优化产业链,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水泥产品向商混化、制品化、特种化和高标号化发展。

        在玻璃领域,通过整合洛玻集团、河南中联玻璃、安徽华光集团等浮法玻璃资产,使中国建材集团拥有了中国建材行业全部三大玻璃研究设计院和“洛阳浮法玻璃工艺”的全部四家发明单位,在玻璃产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产品方面建立起强大的科技和产业支撑平台,同时填补了集团玻璃产业平台的空缺,并为进一步实施玻璃产业整合奠定了基础。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在今后的发展中,按照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市场导向、合理布局的原则,中国建材大力发展Low-E、TFT、汽车玻璃、航空玻璃等高档用途及深加工玻璃,推进玻璃行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三新”战略,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节能房屋和新能源材料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建材工业高度依赖资源能源,大力发展低碳化建材已经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突破能源和资源限制、深入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建筑节能的必由之路。作为建材行业的排头兵企业,中国建材集团庄严承诺:在原材料选用上,倡导对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尽量采用城市和工业废弃物;在制造中追求废水、废气和污染物的零排放;在产品应用中充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在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等传统行业的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同时,中国建材集团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节能房屋和新能源材料的“三新”产业。

        中国建材集团推进低碳化发展,发展三新产业的路线是: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国内基地与国外研发中心相结合;重点投资与争取政策支持相结合。集团积极推广大量消纳电厂废弃物的节能、环保、绿色的纸面石膏板等新型建材;加强太阳能薄膜电池和风力发电叶片等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紧密围绕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建材下乡,积极开发适应农村的节能、抗震的新型房屋。集团先后投资兴建安徽蚌埠、合肥、芜湖、海南定安“三新”产业基地,积极为建材与建筑业低碳化发展贡献力量。

        在新型建材方面,2005年,集团旗下国内石膏板***企业北新建材成功并购国内石膏板***生产企业山东泰和,实现了我国石膏板行业的重大资源调整,使两家企业在品牌、技术、管理、营销上全面实现优势互补。目前,纸面石膏板业务产能已达到10亿平方米,居亚洲第一。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开发并采用100%脱硫石膏作原料的生产技术,每年可消纳电厂废弃物脱硫石膏560万吨,极大地减少了废弃物治理带来的二次污染;减少使用粘土砖60亿块标砖,减少耕地破坏7500亩;与传统粘土砖对比,节约90万吨标煤。

        在新型房屋方面,集团积极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种新型节能环保房屋制造和建造技术,不仅在城镇得到应用,而且为新农村建设、抗震救灾做出了贡献。集团“地震灾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与抗震节能房屋建设科技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新型房屋在北京、天津、四川、上海、山东、陕西、大连、承德、武汉、常熟等地推广,并覆盖北美、东欧、中东、南亚、南太平洋及非洲国家和地区。“房屋下乡”的百村计划已落实60个示范村。中国建材集团新型房屋集成了石膏板、轻钢龙骨、岩棉等新型建筑材料和部品部件,与传统砖混体系房屋相比较:使用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排碳量少;在建造过程中节水、节约能量;使用过程中节能保温,节约能耗60%,寿命期到达后可回收;可以配套太阳能暖房系统、水处理等系统,是一种环保节能的低碳化房屋。

        在新能源和新材料方面,重点发展玻璃纤维与碳纤维、风力发电叶片、太阳能膜电池、TFT基板玻璃等产品。

        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整合实验室成果和工业化腈纶生产控制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集成创新千吨级碳纤维原丝工程化技术,建设起我国自主创新的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T300以上的碳纤维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原丝及碳丝)达5000吨,是国内碳纤维***供应商。在玻璃纤维方面,通过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引进为补充的技术创新,中国建材拥有国际首创的年产10万吨及以上的超大规模池窑结构,国内首创的纯氧燃烧技术以及玻纤废丝回用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浙江桐乡、江西九江、四川成都三个研发与生产基地,包括全球产能规模***、技术最先进的玻纤生产线在内的13条先进的玻纤生产线,产能超过90万吨,技术与规模全球领先。

        在风力发电叶片方面,成功收购欧洲第二大风电设备厂商德国NOI 公司,建设海外叶片研发中心,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我国***的兆瓦级大功率风力发电叶片生产研发基地,在连云港、沈阳、包头、酒泉、德国北豪森及新疆哈密风电叶片基地建设已形成规模,3兆瓦55米叶片投产、5兆瓦62米复材叶片及1.5兆瓦竹纤维叶片下线,进一步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成为我国风电叶片事业的领跑者。

        在太阳能膜玻璃方面,大力发展非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太阳能电池;铜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打造完整薄膜太阳能研发、装备制造和推广应用产业链。蚌埠、太仓和佛山三大光伏产业基地先后奠基,国内领先的太阳能超白玻璃生产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成功,顺利重组日本KIS公司、四川阿波罗公司。目前,成都TFT玻璃基板、蚌埠TCO导电膜玻璃成功下线,阿波罗5MW薄膜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建成投产、500MW项目同时奠基。

        强化科技创新,树央企产研结合典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长是企业做强做优、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中国建材将“科技创新”置于集团三大战略的首要突出地位。通过培养和壮大科技队伍,积极培育核心专长,有效集成科技资源,大力推进产研重组,积极构建科研成果产业化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平台,探索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中国建材的创新和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为中央企业加强产研结合发挥了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2005年初,中国建材与中国建材院重组伊始,中国建材集团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确立了中国建材院以国家、行业研发平台和集团技术创新支撑平台为核心内涵的“六大平台”战略定位。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集团优势,提升行业科技水平,集团以原中国建材院为基础,将集团12家科研院所及其分散、重复的业务进行规划整合,成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简称建材总院)。重组整合后的建材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内规模***、技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科研开发和工程服务机构。总院聚集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和各类高层次科技人员组成的近万人的科技人才队伍,是门类齐全的建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归口单位和***建材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建材总院的战略定位、重组模式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称赞建材总院的重组整合是“科研院所转制的第三种模式”。

        为了强化产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建材以建材总院为主要依托组建集团技术中心,积极促进集团院所与企业在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方面的合作,有力提升了水泥、石膏板、玻璃等建材产品品质及成套设备制造与精密加工能力,并为完善集团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行业资源重组和产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正是由于拥有了丰厚的科技资源和强大的科技、产业转化平台,2006年,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在全国438家***企业技术中心综合评审中,名列第37位。在2009年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集团技术中心获得93.7的高分,名列第5名,并获得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

        通过技术创新,中国建材在建材行业关键性、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应用成效显著。集团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重大工程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脱硫石膏等废弃物再生新型建材、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与浮法玻璃生产线成套装备、新型节能抗震房屋、兆瓦级系列风电叶片、碳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超薄电子玻璃、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技术与关键装备、太阳能光伏玻璃与薄膜电池、高性能耐火材料、新型节能墙体材料、节能环保标准制修订和检测等方面都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些成果为我国奥运、世博、高铁、抗震救灾、青藏铁路、三峡大坝、民用飞机、神舟飞船及武器装备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为建材工业和建筑业的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以总院为主体,集团充分发挥整体综合科技和产业优势,共承担国家“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防军工项目、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国际重大科技合作等各类***项目和相关课题455项,省部级科研及建设项目258项,成为我国建材工业国家科技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行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十一五”期间,集团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289项。

        在科技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上,2006年,建材总院自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平台之一北京瑞泰高温材料科技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控股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首家以耐火材料生产、销售和研发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实现了科技资源与资本市场相结合。2009年通过定向增发,再次募集超过2.4亿元资金。目前瑞泰科技市场领域覆盖玻璃、水泥、冶金、电力、石化等行业,一跃成为国内耐火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检验认证方面,通过整合建材总院所属14家国家和行业级质量监督检验认证机构,将分散的检测认证资源集成起来,组建成立了国内第一家集检验认证为一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并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我国建材行业***的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整体提升了我国建材行业的检验认证水平,促进了我国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得到国家认监委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推行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通过重组联合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实行一体化管理,提高集团控制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尤为重要。中国建材规模迅速扩大、成员企业不断增加,要使各企业步调一致、管理有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必须有一套方法。中国建材通过建立和推行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五化”管理模式,逐渐发展成为规范的市场化运作的企业集团。

        首先是治理规范化,作为国资委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试点单位。中国建材集团强化出资人意识,积极建设战略绩效型董事会,将董事会建设落实到思想观念、组织结构、制度体系、团队建设和企业改革改制等各个方面。随着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的规范运行,外部董事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了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层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董事会在战略规划、重组整合、风险控制等重大事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成为公司在竞争中成功取胜的战略性力量。以董事会试点为基础,集团建立起包括业绩考核、风险管理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的管理体系。通过规范治理,公司战略方向的研究和选择更清晰,决策质量进一步提高,公司发展更加稳健。

        第二是职能层级化,作为一个产业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总部只有80多名员工,要管理总资产上千亿的公司,靠的是明晰的层级管理方式:集团公司是第一个层级,作为决策中心负责投资决策;所属的集团企业作为第二个层级,是利润中心;工厂作为第三个层级,是成本中心,任务是控制消耗,保证质量。通过把决策、利润和成本分层级管理,明晰各层级的重点工作与任务,保障了行权顺畅,从而实现工作有条不紊。

        第三是业务平台化,中国建材集团走的是专业化道路,专心做建材。集团公司作为投资管理机构,具体业务通过专业化的水泥、玻璃、新型建材等业务平台和实力雄厚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平台分别开展管理。例如水泥板块有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三大公司;玻璃板块以中建材玻璃公司为平台,新型建材以北新建材股份公司为平台;复合材料以中国复材公司为业务平台;玻璃纤维平台为中国玻纤股份公司;科技创新平台以中国建材总院为核心;装备制造以中国联合装备公司为平台;物流贸易平台以中建材进出口公司为平台。通过专业化平台管理,不仅提高了干部员工的专业化素质,而且快速提升了各平台的专业运作水平。

        第四是管理数字化,集团大力推行“三五”管理模式,即五N(五化运行模式,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五C(五集中管理模式:市场营销集中、采购集中、财务集中、技术集中、投资决策集中),五I(五类关键经营指标:净利润、售价、成本费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通过实施“三五”管理,并广泛运用现代化管理工具和手段,有效提升了集团控制力、管理效率与效益水平。

        第五是文化一体化,中国建材不仅在经营方式上实现一体化,而且加强企业文化的统一。集团各单位在生产经营中坚持“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秉承“创新、和谐、绩效、责任”的企业文化,倡导“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的思想原则,营造“中建材一家”的和谐氛围,对加盟中国建材的企业平等相待。集团在内部构建起上下和谐的文化氛围,在外部精心营造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做到“四个和谐”,即与自然和谐相处,力求善用资源;与社会和谐相处,以良好的服务回报社会;与业内同行和谐相处,追求双赢和多赢;企业内部和谐相处,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推进了集团提升竞争力、实现协调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

  建材行业是资源、能源高度依赖型行业,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相对紧张,中国建材提出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从过去重视产品出口转向成套装备和成套技术出口,进而在海外投资、设厂。在产品出口方面,组织精品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尽可能减少高耗能、高运费的产品出口。而以核心技术为突破口,以成套装备为载体,进行成套技术与装备的出口,不仅解决了以往单纯出图纸容易造成的技术流失的问题,保护了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彻底改变了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的提高。从2002年底至2010年,集团进出口总额从2.3亿美元增长至46亿美元,增长19倍。

        秉承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中国建材所属企业和院所依托产业和科技比较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集团院所积极走科研、设计、产业一体化道路,依托先进的核心技术,承担了大量国内外大型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业务,实现了向“企业化、工程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转变。通过优化产品进出口结构,加大成套技术和装备的出口力度,不仅培育了玻纤产品等出口额过亿美元的主导产品,主导了新能源、新型建材、新型房屋产品的出口,培育了逐渐成为位居国内前列的铁矿石、木材、煤炭等我国国民经济急需的大宗资源进口产品,而且高质量地完成了一批水泥、玻璃、新型墙体材料的成套工程技术和装备出口以及国际承包工程项目。集团所属企业先后在美国、南非、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成立海外公司与生产厂家。中国建材在国际业务中秉承三个原则:一是与驻在国当地公司密切合作,二是能对驻在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三是与驻在国人民友好相处,从而赢得了当地业界的高度赞誉。目前,中国建材集团玻璃、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粉磨站、制浆造纸及包装容器成型生产线等国际工程承包和成套装备方面的出口项目覆盖东南亚、中东、南亚、俄罗斯及前独联体、非洲和南美六大市场,一批规模大、合同额高、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海外项目顺利完成,为集团乃至中国企业赢得了良好的海外声誉。中国建材海外机构迅速发展,境外投资渐进推进。与诸多国际知名企业建立起广泛深远的合作关系,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带动了建材及相关行业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发展。

        积极履行责任,坚持“央企市营”,做为国为民赢利的央企

        在国资委的领导下,近年来中国建材的发展,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实践都紧紧围绕着积极履行责任、追求绿色成长这条主线。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可以总结为:大力推进水泥、玻璃行业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中国建材通过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用存量联合扩大规模,用增量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用管理协同创造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路子,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全力追求绿色成长,促进了建材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建材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充分照顾到环境和社会责任,努力建设“创新绩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责任型”的“四型企业”,把企业的盈利和自然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竞争者共生多赢结合起来。集团通过规范公司治理、创造优异业绩、带动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履行经济责任;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履行环境责任;通过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推进安全生产建设、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努力增加社会就业、援助贫困与受灾地区发展等履行对员工及社会公众的责任。在市场竞争中,中国建材实行蓝海战略,和行业伙伴共创行业共生多赢的和谐健康局面。中国建材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抢险救灾、定点扶贫、社会公益等各项工作中,树立了央企的良好形象。近年来,组织企业和职工并带头为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捐款,总额近5000万元,支持灾区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中国建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集团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于符合建设条件的水泥生产线全部配套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在玻璃纤维窑炉实施纯氧燃烧技术改造,在玻璃窑炉实施氧气助燃、燃油雾化改造,多渠道采用原燃料替代技术,减少煤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集团发挥建材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水泥制造过程中对粉煤灰、页岩、矿渣和炉渣等工业副产品的利用水平,提高轻质建材原材料中电厂脱硫石膏、矿渣、钢渣、粉煤灰等工业副产品的利用比重,实现玻璃、玻纤生产过程中自产固体废弃物的100%循环利用。集团积极调整水泥、玻璃产品结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推广新型房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承担国家重点节能减排科研攻关课题,研发低碳建材产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为建材行业和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提供坚实保障。

        在关系国计民生又充分市场化的建材行业,中国建材积极探索“央企市营”的动力机制,走一条包容性成长的道路,寻求市场内在动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中国建材“央企市营”的核心一是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二是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四是公司内部管理的市场化机制,五是在竞争中建立市场化机制。这些机制在集团企业的重组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进了集团企业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资合作,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其他所有制企业共同进步。中国建材对重组企业采取“七三原则”:即中国建材收购70%,给其他投资者或民企创业者留30%股份,把市场机制真正引入到央企内部,同时中国建材集团积极推动企业成员的上市公众化进程,用少量国有资本带动大量社会资本,来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底,集团安排了10万个员工就业岗位,为国家创造的利税85.8亿元,归属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回报率高达20%,集团创造利润的60%归属广大社会投资者和股民,成为为国为民赢利的央企。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建材集团将按照国资委提出的“一大目标”、“五大战略”和“三大保障”的总体思路,继续坚持科学发展,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做强做优,在转型中发展,在调整中前进,将集团建设成为又强又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企业,为引领我国建材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投诉与咨询 | 网站地图 | 用户调查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京ICP备09067230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博华无限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BHCMS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