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讲话

姚燕总经理在中国建材集团2010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CNBM 发布时间:2011/4/13 15:09:08

加强自主创新  提高核心竞争力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

  ——在2010年中国建材集团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姚 燕

  (2010年10月26日)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建材集团2010年科技工作会议胜利开幕了,这是回顾总结集团“十一五”科技工作,交流创新工作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部署集团“十二五”科技任务和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会作科技工作报告。

  一、集团公司“十一五”科技工作总结和回顾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在国务院国资委、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建设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建材联合会等部委与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开展一系列改革、创新和重组举措,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集团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显著提高,科技研发实力、主要产品产销量、工程设计服务和装备成套能力居国内建材行业领先地位,专利保有量突破一千项,已成为建材工业科技进步的主体力量和领军企业,为促进我国建材工业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行业调整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回顾“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历程,中国建材集团在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科技与产业协同,注重服务行业需求和大力推动集成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初步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

  “十一五”期间,集团重点建设和完善了服务于集团和行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效显著。

  2005年6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总院”)组建后,首先明确了总院六大平台的定位,即逐步建立***建材与新材料重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平台、建材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和服务平台、建材与新材料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平台、集团所属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平台、建材行业高素质科技人才开发和培养的平台、国际建材与新材料学术和技术的交流平台。

  总院成立后,研究领域全面涵盖水泥、玻璃、陶瓷、新型建材与新材料的材性、工艺技术和装备及建材行业公共技术;业务贯穿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标准制定与检验认证、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设计与总承包等全过程,成为国内最具规模和综合研究实力的大型研发机构之一。这为完善集团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此基础上,集团依托总院组建了技术中心并成功获批***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服务于集团的产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集团技术中心为平台,按照突出主业、院企结合、优势互补、强化推广、服务产业的原则,组建了水泥技术、玻璃纤维技术、耐火材料技术、机电与自动化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玻璃技术和北新建材分中心共7个专业研发机构,建立和完善了承担国家科技项目——集团自立项目——集团企业自立项目的三级技术创新体系。

  与此同时,集团所属企业围绕各自主营业务,申报和建立了各类***和省(市)级科研开发机构,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总院申报的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蚌埠院和洛玻集团联合申报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通过科技部评审获准组建;2009年,连云港中复连众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第十六批国家企业技术(分)中心;集团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启动了中央企业“未来科技城”中集团海外人才基地的建设工作。合肥水泥院、秦皇岛玻璃院、蚌埠玻璃院、西安墙体院、咸阳陶瓷院、巨石玻纤集团等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

  在2009年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集团技术中心获得93.7的高分,从2007年的全国第 39名跃升为第5名,并以第10名的成绩获得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

  集团服务于行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总院为主体,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行业各类型的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开发、“四技服务”、工程承包、人才培养与引进、技术交流等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推广行业科技成果。

  总院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验认证中心等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服务,在信息共享、科技交流、人员培训、科研仪器开放、标准宣贯等方面积极为中小企业拓宽服务范围,介绍国家、行业的新信息、新动向,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承办了商务部委托的对非洲中小企业的系列培训,将科技服务范围有效拓展到了海外。据初步统计,4年来,总院累计开展科技合作项目780多项,其中涉及中小企业的科技合作项目为573项,合同额达数亿元。

  集团和集团所属企业广泛开展了与国内外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各类技术交流与合作,与三菱、拉法基、圣戈班、墨西哥水泥、爱尔兰CRH、巴西技术交流中心、美国水泥协会等国际著名企业、机构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10多家科研机构、重点高校建立了包括联合攻关、技术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孵化与转化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关系,构建起了集团外部的技术创新合作体系。

  (二)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硕果累累,科研成果应用成效显著

  集团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技术瓶颈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1、“十一五”期间,以总院为主体,集团充分发挥整体综合科技和产业优势,共承担国家“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防军工项目、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国际重大科技合作等各类***项目和相关课题455项,省部级科研及建设项目258项,成为我国建材工业国家科技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行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其中协助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组织和实施了“建材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项目“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研究与开发”等国家“十一五”计划重大项目,还完成了国家“十一五”建材行业唯一“973”项目“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

  2、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应用成效显著。集团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重大工程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脱硫石膏等废弃物再生新型建材、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与浮法玻璃生产线成套装备、新型节能抗震房屋、兆瓦级系列风电叶片、碳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超薄电子玻璃、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技术与关键装备、太阳能光伏玻璃与薄膜电池、高性能耐火材料、新型节能墙体材料、节能环保标准制修订和检测等方面都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些成果为我国奥运、世博、高铁、抗震救灾、青藏铁路、三峡大坝、民用飞机、神舟飞船及武器装备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为建材工业和建筑业的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总院、哈玻院和钟表所承担神舟飞船重要配套研制任务,为神七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做出重要贡献;总院研制的“奥运珠峰火种灯燃烧室保温层”保证了奥运珠峰火炬成功登顶;总院被选定成为相关军用机、民用机航空玻璃的成品承制单位和国内供应商;高端光纤制品方面提升倒像器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并已批量出口。

  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方面,总院在高性能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配制的无砟(渣)轨道混凝土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应用于京沪高铁、武广快铁等项目;集团援建的都江堰水电十局万米医院,以先进的房屋结构体系和优异的节能与抗震性能引起广泛关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总院检验认证中心完成了历时十一年之久的三峡工程水泥质量控制和监造,保证了三峡大坝水泥质量。

  在引领行业低碳发展方面,北新建材加快发展以脱硫石膏为原料的大型石膏板生产线,积极消纳电厂废弃物脱硫石膏;巨石集团成功研制出E6配方并率先使用全氧燃烧技术,能耗水平国际领先;洛玻集团大力发展Low-E玻璃;中光电阿波罗5MW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试线建成、50MW项目奠基;北新集团加大节能新型房屋推广力度,实施“房屋下乡”工程,计划在全国建设100个示范村,目前已落实近36个。此外,集团所属科研院所积极主持或修订国家和行业节能减排标准,中国检验认证中心通过节能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对行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在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蚌埠院成都液晶基板玻璃产业基地奠基,国内首条0.5mm溢流法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已基本完成建设;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开发的太阳能超白玻璃成套工程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最严格的实物质量要求,成品率比国外技术高出20%,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记录重大项目第四名。中复神鹰坚持自主创新发展碳纤维事业实现新突破,年产1000吨碳纤维生产基地的正式投产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评价;洛玻0.5mm浮法超薄玻璃建成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国复材通过成功收购德国专业叶片制造商NOI 公司,建立海外研发中心,集成利用国外技术资源进行再创新,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风电叶片产业平台,一跃成为兆瓦级风力机叶片的世界重要供应商,成为我国风电叶片事业的领跑者。

  在行业重大工程技术与装备方面,合肥水泥院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型水泥生料立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先进,设备运行平稳,打破了大型水泥生料立磨长期依赖国外引进的局面。“5000t/d窑尾用钢丝胶带提升机”作为独有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外新建或扩建水泥生产线首选方案;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设计和总承包的印尼9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获得中国企业新纪录(第12批)浮法玻璃原板最宽与油耗最少两项新纪录;秦皇岛院研发并已设计投产的日熔化1100吨大规模浮法玻璃生产线产品质量、能耗居世界先进水平;巨石集团自行设计的全球规模***、技术最先进的年产12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建成投产,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三)科技奖励收获丰硕

  “十一五”期间,集团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289项。其中,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研发的复合材料超高压贮箱和气瓶用于国家某重大工程,作为参研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超薄玻璃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发的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研发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装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研发的浮法玻璃“逐级澄清”与熔窑大型化成套工程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得省部级奖项289项。其中,建材行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45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7项;建材行业优秀工程设计奖125项,其中一等奖60项;咨询奖47项,其中一等奖21项;项目管理和总承包奖17项,其中一等奖10项;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67项,其中一等奖18项;国防科技成果奖1项;集团科技进步奖126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26项。集团技术革新奖172项,其中一等奖69项。

  2006-2009年,集团所属单位共申请专利812项,其中发明专利303项,累计授权专利462项,其中发明专利101项; 2009年集团企业就申请专利430项,获授权专利202项,分别比2008年增长125%和150%,进入2010年,集团国际专利申请取得新突破,目前已申请外国专利6项;近三年公司还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4项;制定与修订国际标准1个,国家标准272个,行业标准301个;发表论文1933篇。

  (四)科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切实抓好科技发展规划制定、管理制度与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科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集团及集团所属企业紧密结合战略定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科技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实施方案。集团公司制定和下发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投入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严格的科技工作和项目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促进了集团科技管理水平的普遍提升,有效推动了集团创新工作的展开。所属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科技项目开发运行机制,定期开展科技交流、信息沟通,严格信息传递及处理,使科研工作有序开展。2009年集团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达到24.77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超过30%,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1%,比2006年增加了0.9个百分点;研究开发经费达到17.6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8%,占主营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2%。

  同志们,在“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的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是集团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创新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集团公司向与会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集团公司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集团公司的科技工作同国资委的要求和中央企业所肩负的使命,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1. 集团快速发展对科技板块与产业板块、机械制造板块及物流贸易板块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科技信息化工作尚未在全集团范围内启动。

  3. 伴随着集团的快速发展,对诸如太阳能薄膜电池、新型显示器基板玻璃、膜技术、生物质利用等一些高新领域的技术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技术研发力量在这些方面尚显不足,一些重要专业领域缺乏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

  二、集团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任务

  世界各国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展开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科技竞赛,目前国际上建材产业科技发展呈现如下趋势:重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高效、优质、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建筑材料产品;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全生命周期评价成为国际建材产品质量考量的重要标尺,发达国家积极进行贯穿于绿色建材生产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研究和实践;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壁垒、反倾销等手段竭力维护自身利益。

  从国内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扭转产业生产方式粗放、产能严重过剩、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状况,更加凸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建材产业的科技发展面临着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主题,积极探索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建材工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发展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通过延伸产业链,满足我国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对节约原生资源、提高装备制造水平、发展绿色建材新产品、构建绿色建筑部品及建设节能省地建筑体系、推进绿色制造进程、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把我国建材工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在今年6月国资委组织召开的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上,国资委明确指出中央企业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来5-10年是新产业迅速发展、新业务模式探索成型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大责任,必须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和骨干中坚作用。

  国资委黄丹华副主任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央企业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要着力解决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研发的长效投入机制、科技成果的考核评价机制、科研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等。二是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要,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开放式创新体系,着力解决企业内外部科技资源的整合问题。三是要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着力解决引进、培养、使用高端科技人才的各类政策、条件落实问题。四是要加快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环境,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耐住寂寞,培育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国资委的讲话为中国建材集团“十二五”的科技发展思路和目标提出了指导,指明了方向。

  三、“十二五”科技规划与近期科技工作的安排

  (一)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和推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围绕国家的要求和行业的发展,并服务于集团发展战略,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是: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充分发挥集团科研设计优势,以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以科技与产业的协同为途径,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把集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要以引领行业科技发展为导向,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保持和巩固集团的科技国家队和排头兵地位;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建材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研究和推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积极承担央企的责任。

  (二)科技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以行业重大需求和集团的整体战略为支点,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支撑,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力度,大幅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形成一批能引领行业发展并为集团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关键技术或产品,为集团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我国建材领军企业,为加速我国建材工业的科技进步服务。

  “十二五”期间,集团专利保有量要达到2000项,申请外国专利20项,平均每年千名研发人员拥有授权发明专利数>5项;科技投入随企业发展同步增长,不低于每年占产品销售收入4%的水平;承担各类***及省部级项目(课题)不少于500项,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不少于500项;“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20名以上,争取增加***企业技术分中心一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重点实验室一个,平均每年新产品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15%,大力推进“十一五”形成的各类科技成果产业化,力争在***科技奖项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三)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的重点工作和任务

  根据行业和集团发展的要求,我们确立了“十二五”集团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水泥、混凝土及制品、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纤维及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建材及建筑卫生陶瓷、新型房屋体系、新能源材料、机械装备和标准化与测试认证技术。

  1、进一步推动水泥、混凝土及制品技术升级

  和维及先进奖励。要重点研发水泥生产各阶段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技术和重大工程水泥与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为核电、水工、煤炭建井等重大工程提供新型水泥及混凝土关键技术。为集团水泥板块的“四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开展玻璃及玻璃深加工新产品、新技术和配套耐火材料研发

  要进一步研发建筑节能玻璃新产品及其应用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研发高性能特种玻璃工艺及装备和玻璃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技术。做好玻璃窑关键耐火材料研究,满足大型玻璃窑和全氧燃烧玻璃窑长使用寿命的要求。

  3、加大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发,拓宽应用领域

  要进一步提升玻璃纤维制造技术,研发新型大型玻璃纤维池窑高效节能的熔制工艺、结构、设备和玻璃纤维后处理技术。开发适合国际国内发展方向的风电、航空航天等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高新产品。

  要加快开发碳纤维规模生产及应用技术,重点研究T700、T800高强中模碳纤维生产关键技术和配套应用技术,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及系列产品的制造技术。

  在大型风力机叶片方向,重点开发3-5MW以上的风力机叶片系列产品,完善大型风电叶片研发中心和高水平检测中心建设。

  加大复合材料研发,重点研发中、高端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系列产品,实现轨道交通用高性能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研发适用于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技术的新型专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开展以部件技术升级与产品优化为主的低成本技术、大口径膜壳技术等。

  4、研发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

  重点研发用于国产四代机、大飞机、大船的各类型号的隐身透明件、风挡玻璃、电磁屏蔽安全玻璃。金属表面玻璃化反射镜、纤维光电材料,航天航空用新型热防护材料、耐烧蚀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复合涂层材料。

  开展航天航空及国防用复合材料轻量化、低成本、低膨胀及高精度复合材料结构、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研究。

  5、积极研发新型建材

  重点研究开发以磷石膏、氟石膏为原料的石膏建材制造工艺和技术;研发高吸声性能矿棉板,能用于高层建筑的外墙装饰板和高性能定向刨花板生产线的优化设计及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高效难燃保温材料及配套墙体保温系统;开发功能型建筑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研发村镇适宜建筑材料和建筑陶瓷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节能减排装备与技术。

  6、研制和推广新型房屋体系

  重点是进一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结构(集成)和轻型木结构抗震节能房屋成套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

  继续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板一柱结构体系房屋成套技术,做好其应用技术研究。

  7、强化新能源材料研发

  重点开展薄膜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工业化技术研究。进行太阳能与建筑材料一体化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开发适用于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太阳暖房技术。

  研究开发利用在建材生产中利用生物质替代燃料技术;研究建材工业碳排放的吸收和捕获技术。

  8、加强机械装备新产品的开发

  开展水泥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各种工农业废弃物装备研究。进一步研究提高50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大型生产装备的节能、减排效果。

  围绕轻工机械装备,重点研发新型制浆造纸装备和啤酒饮料灌装装备。开发大型化、智能化矿山工程装备与特种电线电缆设备

  9、开发标准化与测试认证技术

  制定针对节能减排的相关检验认证规范与标准,重点开发测试新技术和相关仪器设备。

  围绕上述重大任务和目标,集团近期将抓好规划的落实工作,努力为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搞好服务。

  (四)近期科技工作安排

  1、组织做好“十一五”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和国防科技项目的验收工作,争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方面的科技成果。

  2、认真做好“十二五”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和立项工作。

  3、抓住国家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政策和世界新能源及新材料经济发展的契机,以及国内新农村建设、城市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机遇,加大在特种水泥、光电玻璃、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与建筑材料一体化、高档玻纤和碳纤维以及新型建材产业方面的集成技术研发和科技投入力度。

  4、重点加强对集团二级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的服务和指导,要多方位、多渠道争取国有资本金预算、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国家、地方的科研资金支持,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改善科研开发工作条件,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强化工程化技术研究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率,提高科技进步对集团公司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5、加强与相关高校和国内外研发机构等的合作,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新模式。继续加快设在集团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海外创新人才基地的建设,完善集团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6、加大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抓好“十一五”所取得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高科技对集团发展的贡献率。

  同志们,“十二五”新的发展形势对集团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让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把集团早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材行业排头兵企业而努力奋斗,为进一步全面提升我国建材工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投诉与咨询|网站地图|用户调查|联系我们|版权申明

京ICP备09067230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博华无限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BHCMS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