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媒体访谈

媒体访谈

新华网高端访谈:宋志平谈国企改革、创新与责任

来源:CNBM发布时间:2013/6/28 9:59:24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新华访谈。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医药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双料董事长宋志平。您好,宋总。

        宋志平: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年是国资委成立十周年,在这十年期间,国有资本监管水平和国有企业发展都上了新台阶,您作为十年发展的亲历者肯定感触颇深。在过去的十年间,您觉得国企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宋志平:其实过去十年来,国企的变化是巨大的。如果说我们说它***的变化是什么?我觉得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它的规模和经济效益空前提高。二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也空前提高。三是它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走出去”,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极大成功。因而,现在中国的国企其实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力量。如果我们说过去这十年它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根本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因为过去国有企业在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其实有点“水土不服”,痛定思痛,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改革,应该说我们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化的企业经营道路,也正是企业市场化了,从市场中得到了企业发展的动力,所以这些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实质性的变化。

        主持人:作为国家经济支柱,十年发展给了国企新的面貌,在新的十年中,国企正以创新、责任见证着中国的力量,党的十八大明确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国企下一步怎么改的话题,各界争议颇多,请您结合自身企业的例子,谈谈您对下一步国企应该如何改革的看法?

       宋志平:首先,国企经历了深刻的改革,才有今天这样一个成绩。大家说国企在哪些方面改革了呢?我觉得最最重要就是市场化。在市场化里边,我们其实在产权制度方面、治理规范方面、市场化引入人才方面、三项制度方面,以及在市场的运行规则方面,过去的这些年我们都有了很大进步。十八大提出来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最近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提到,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

       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您刚才问我下一步国企主要是改什么。其实我想核心就是这样几点:一是体制上的,就是我们要继续政企分开。其实国有企业归根结底还是企业,只是国家是它的出资人,它既有国家出资人的特色,又有企业一般性的属性。尤其是它在市场中竞争,所以它应该是一个企业,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朝这方面努力,就是企业处理好它和政府、它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不再是企业简单的上级,企业也不是政府简单的附属。政府是企业的出资人,企业是市场中独立的一员。

       机制上来讲,就是要进一步走入市场,把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里来。过去这些年,国企经过上市、公众化,这些实际上对我们企业产生了很深的变化。比如上市以后,现在很多国企其实社会资本和广大股民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实从资本结构来讲,我们往往是国有控股的,但是有社会资本和广大股民参与的公众公司。应该说,在资本结构上我们开始市场化。

       从治理结构上,现在我们也在做董事会试点。其实我们的董事会是极其深刻的,董事会是以外部董事占多数,外部董事里还有社会精英参加,比如说国药集团,我们有9名董事,里面有6名是外部董事,外部董事里有3名是社会精英,就是从社会上请来的一些专家名流来做。所以这个改革是深刻的。

       再一个就是我们也有职业经理人制度,就是从社会上招聘,解决了我们的用人问题,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就是我们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用工制度等等,就是进一步市场化。所以我们现在感觉到下一步的改革,在机制方面还是要继续深化市场化的改革。

       另外,从结构上来看,现在对国企,其实大家有时候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实际上是从结构上来的,就是说到底国有企业应该从事哪些更好一些,在哪些里面应该怎么做。现在国资委也正在研究,就是分类指导的方法。因为115家央企,从事的产业不同,国家政策也有不同。地方的国企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对于从事不同功能的一些国有企业,应该有些不同的政策、不同的市场开放度。

       所以这些方面也是我们下一步要认真研究的一些事情。其实国有企业融入市场这件事情,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大题目,应该说中国在过去的30多年改革里,我们摸索出来了一条道路,现在才有国有企业的勃勃生机。下一步,国有企业要想继续发展、继续壮大,我们也只有认认真真地进行新的改革。所以我老讲,改革其实不是一两句口号,改革其实是行动。我是从事国有企业工作的一位工作者,我认为最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改革。

       主持人:改革实际上是行动。在过去这么多年中,中国医药集团有哪些改革措施?以至于有今天这样一个成绩。

       宋志平:其实中国医药集团是一家发展非常快的公司,尤其是过去这四年,收入增长了4倍,去年它的业绩也进了世界500强。从国药来讲,在国资委的领导下,国药也进行了改革。第一,我们在产权制度上,我们进行公众化上市。国药集团上面是一个控股公司,但是下面都是上市公司,这是现在的央企或者大型国企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母公司是一个控股公司,不在市场上经营。下面是上市公司、公众公司。母公司是控股公众公司的,是这样一个结构。国药也是这样,国药下面有几家上市公司,其中一家比较大的叫国药控股,是香港的上市公司。

       如果看整个资本,国家资本不到50%,但是控制了这么多的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引入了市场化的机制,包括市场化的监管,所以使这个企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有时候说上市是引入一些资金,其实资金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引入了市场化的机制。   

       第二,国药进行了规范的治理结构。这方面主要是比如董事会试点,在国药挺深刻的,国药在二级单位也进行了规范化的董事会工作,应该说国药整个治理符合市场要求,很公司化,运转得很好。所以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三项制度。现在在国药的基层单位里能够做到过去我们老讲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多能少,完全能做到这些。另外,国药也和民营企业高度融合,和民营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所以国药这些改革的做法促进了国药的发展,使得国药这几年飞速发展。我总是那么想,在市场经济这种情况下,谁先进来谁就发展,或者说谁发展了证明谁先进。过去国企也打过败仗,大家说政府支持,其实那时候政府最支持,但是支持我们当时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其实这些年,政府对我们的支持越来越公民化待遇了,可是这几年国企却发展得非常好,原因主要还是改革,还是得益于我们市场化深刻的改革。国药这几年发展这么快,其实国家也没有给它多少资本金,也没有其它的支持。国药在充分竞争领域的行业里面,我们也没有得到国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而易见的支持,但是它发展很快,就是得益于这些改革。

       主持人:国药在科研和管理机制上都有很多创新,那创新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您的创新理念是什么?  

       宋志平:我觉得企业的核心思想或者企业生存发展的最根本就是创新。创新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你有多少基础,而是一种创新意识。作为一个企业来讲,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创新意识,所以企业要营造一个创新的土壤或者创新的环境,这个十分重要。

       国药集团这几年发展也是靠创新,一方面是技术的创新,一方面是经营上的创新,或者是叫经营模式上的创新。现在国药产学研这些都有的,它有中国***的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50%的化学药都来自于此,我们现在叫中国医药工业研究院,都是来自于这家研究院,我们集团有3名院士,5300名科技人员,所以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每年我们给科技的投入,工业这块占销售收入的8%,这是不小的一个数字,所以我们每年推出大量新的药品。最近也有几个创新,比如手足口病的疫苗,这个疫苗最近我们通过了三期临床,马上就要成为全球第一个应用的国家,这是咱们的一个创举。

       除此以外,我们的科研体系,在新药、制药平台建设方面也荣获了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实这几年国药的发展和这些创新是有关系的。还有就是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国药从小到大,又是充分竞争,所以它走了一条联合重组、资本运作、管理整合和集成创新这样一条经营的道路。

       主持人:要改革也要保增长,国资委主任今年多次提出要国企保增长,在这方面,国药集团打算怎么做?

       宋志平:整个医药发展速度还可以,现在国家经济有些放缓,但是医药这个行业和建材或者其他行业比,它和经济周期不太一致,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医药的发展速度还是挺快的,比如去年在20%以上。这个时候应该说医药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落实保增长仍然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

       国药的想法就是:一是管理提升,怎么扩大销售、降低成本,在原有业务上下工夫,在这方面能够增加效益。二是开源,做一些新的业务。比如最近我们也进入了健康领域,比如我们最近收购了阳光体检,因为医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但是医药和健康如果结合起来,那对这个公司就开拓了一个更大的前景。比如美国整个医疗事业,每年有3.5万亿美金的GDP,但是仅仅从药来说,只有3000亿美金的GDP。中国医药集团来讲,一方面要把药做好,另一方面要开拓一些在健康领域的盈利空间。这样来看,国药集团有非常好的前景。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我们的销售收入增加了20%以上,利润也能增加10%。所以从今年整个保增长的目标来看,我想国药能够顺利完成保增长的目标。

       主持人:开源节流保增长。另外,央企今年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力度非常大,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国药集团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些做法?

       宋志平:作为央企,我们是国企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责任除了经济责任以外,我们还有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同时,我们还有国家责任。从一方面来讲,央企是企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央企又不是一般的企业,它是国家的企业,所以从社会责任方面,我们是责无旁贷的。这几年国药集团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非常好,也是国资委重点表扬的单位,每年都发表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也是优秀的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在国药里是深入人心的,我们的文化口号是呵护健康、关爱生命。这个口号是我们全体国药人的一个信念。

       这些年来,其实国家一些重大事件,国药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比如说汶川大地震时,它的应急药品都是国药负责运去的,大约有1000吨左右,包了飞机,3亿元人民币的。这次芦山地震,医药药品大概有10万多盒运过去,也有2000多万的应急药品运过去。不光这些,包括我们搞一些重大的庆典活动或者重大社会活动,其实国药都要做一些应急储备,其实这些年国药做了很多无名的英雄,因为我们国家需要这样一个强大的医药公司,在一些应急、出现灾难的情况下要做一些工作。

       前几年我们搞的消灭麻疹的工作中,国药集团一下提供了1.3亿份的麻疹疫苗,小孩子接种,我们像消灭天花一样把麻疹消灭,像这些都是国药来做。现在一类疫苗,所谓一类疫苗就是强制注射的疫苗,国药提供80%,但是其实这些疫苗是利润很微薄的,甚至是不挣钱的,所以这些都是国药来做。其实国药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大家知道的这是一部分,很多是大家不知道,鲜为人知的一些事情。不光是国药,央企,其实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这样的。

       主持人:您的身份在所有央企里是比较特殊的,不仅是国药的董事长,也是中国建材集团的董事长,跨越了两个不同的领域,您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宋志平:我这个跨度是很大的,但这两个企业又是相同的,就都是在充分竞争市场领域里。再一个,也都是关系到民生的,一个是建筑材料,关系到我们的住。药,关系到我们的健康。所以它们也有相通的地方。作为我来讲,做这两个董事长,最开始还是有些担心,怕误事。但是做了4年时间,应该说两个公司发展得都非常好。建材去年是500强,今年肯定也是500强,国药今年也进入500强。我自己认为,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点。

       作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我们为了什么而做。很多人说企业要利润,这是对的,没有利润企业就不能生存。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要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良的服务和优良的产品,这是我们企业最最根本的。那些利润只是衡量企业服务水平的最终结果,如果我们服务得好,我们就不怕没有好的效益。俗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作为企业来讲,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现在国药是这样,建材也是这样。

       所以这些年,这些企业得到了社会,包括舆论媒体的支持,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支持,也得到了股民的支持。其实即使和民营企业,我们合作都非常好。民营企业也都很看好,也都愿意和这两家企业合作,这就是我讲的,作为一家央企,我们也是要包容性的成长,我们要把我们的目标和社会的目标,和社会大众的目标、消费者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生存的土壤和生存的环境和空间。

       主持人“央企市营”的管理模式是您提出来的,现在新的时代,有没有在内涵上的升华?

       宋志平:央企市营的管理模式是我提出来的,概括了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这些年所做的工作。在新的时代里,我们还要赋予一些更深刻的内容,就是说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市场化。包括最近我在财富全球论坛上,罗奇先生给我提出来,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会不会促进你们的市场化?我觉得这是肯定的。就是我们到一个赛场去,这个赛场有规则,那改变我们一次。我们再到另外一个赛场,这个赛场又有规则,那又改变我们一次。我们每次在环境变化的时候我们都有新的升华和新的提高。所以我觉得十八大以后,在建设小康社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在中华民族振兴“中国梦”这样大的过程里,我们还要不断丰富央企改革的一些内涵,不断推进央企的改革进程。

       主持人:回首过去十年,改革成就了新国企,在未来的十年发展中,新国企也更需要改革。今天宋志平董事长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过去十年中他们对国企发展的一些思考,也谢谢宋总来到新华网作客。欢迎宋总能够更多的来新华网作客,也感谢网友关注,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相关报道:

1.宋志平谈国企改革、创新与责任(视频)

2.宋志平:国企快速发展的根源在于市场化改革

3.宋志平:改革不是一两句口号,改革是行动

4.宋志平:国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与创新

5.宋志平:社会责任在国药集团是深入人心的

6.宋志平:做企业不仅为利润 更为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