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刊发文章

刊发文章

企业观察报“包容性经营”系列谈之四:多赢才能走出去

来源:《企业观察报》 作者:宋志平发布时间:2013/11/18 14:13:19

        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从这个意义上看,大企业承担着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使命,是我国主要的创新平台,是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引擎,是“走出去”的主要力量,也是带领中小企业的火车头。

        一个和谐的经济体,一定有大企业在中间起到顶梁柱作用。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企业要参与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没有实力不行。中国需要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是我国完成复兴大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的大企业中,央企是一个特色,也是一个现实。央企目前有能力、有责任来做大企业集群的骨干力量,把我国的企业组织起来,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对于国家的责任、对于民族的责任。把央企发展起来,把央企公众化,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来提升活力、做强做优,完成中国大企业的造就和崛起,这是大的战略。等着一家一户的小企业统统成长起来再去参与国际竞争,那样就失去了战机。

        作为大企业来讲,其目标不是在国内市场打败地方中小企业,而是在国际上同跨国企业开展竞争。央企进一步公众化、市场化,由央企来带头,和民企高度合作,这是形成大企业的一个捷径。民企愿意进入到国企,并不是选择国企所谓垄断地位,更多的是选择了一个做大规模的市场规律。任何企业在市场中发展,都希望做大做强做优。

  在国际舞台上,国企民企是一个组团、一个集体,它们共同的名字是“中国企业”,代表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所以,今天应该放在中国经济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这样一个大的环境里、大的国家战略里,看待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发展,而不是狭隘地看待这些问题,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大企业发展的路子来。

  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诸多困难和风险。但与此同时,也为中国企业以低成本投资并购获取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品牌渠道,在全球配置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国际化经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建材的选择是:实施包容性国际化战略,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建设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第一是树立全球化意识,加快“走出去”步伐。我们要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力争为国家创造更多价值。

  第二是探索“走出去”新模式,加强深度合作。国际化战略既要立足自身又要考虑他人。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全球战略资源方面的投资,为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另一面我们也要用收购兼并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的有品牌和技术优势的高端产业,用产业转移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实业投资。

  第三是坚持互利共赢理念,为驻在国发展作贡献。“走出去”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秉承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的“三原则”,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中国公司走出去要学会和当地公司融合,照顾到他们的原有利益,创造增量互利多赢,不能把国内打恶战的竞争文化搬到国外去,要积极融入当地企业的产业链。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该意识到,任何一个成功的事业一定是双赢、多赢和共赢的结果。财富不是固有的,而是创造出来的,它是一个增量,要在增量上分享财富。有了这种共生多赢的思想基础,我们才能海纳百川,吸引众多企业加入绘制宏图的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