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 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 > 新型房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成果丰硕

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

新型房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成果丰硕

来源:CNBM发布时间:2010/10/12 19:01:12

       总院一直引领着我国房建材料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发出无石棉纤维水泥制品制造技术,90年代开发出具有抗菌、净化空气及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近年来,在房建材料研发、技术集成与新型房屋开发与应用,以及系列新型墙体材料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新型房建材料和产品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完成的石棉代用纤维制造无石棉纤维水泥制品技术主要成果包括:(1)用高模量维纶纤维与改性维纶纤维代替石棉作主要增强材,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作胶结材并加入若干外掺料,采用抄取或流浆工艺生产无石棉维纶纤维增强水泥(VRC)平板与波瓦。(2)以纤维素纤维为增强材,以水泥粉煤灰为基材,掺入适量辅助材料加水搅拌,抄取制坯,加压密实排水,干热养护脱模,堆垛后经170℃以上高压汽养护而制成的无石棉粉煤灰硅酸钙建筑平板。技术特点是石棉绝对含量为“零”,掀开了石棉水泥行业新的一页,添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先水平。

       完成的具有抗菌、净化空气及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项目主要成果包括:(1)发明了稀土激活抗菌、净化空气、产生负离子功能材料。采用稀土激活和复合技术在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等光催化材料表面禁带中增加新的表面能级,实现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等条件下的多波段光催化反应,测得羟基自由基的产生能力提高2倍以上。(2)光催化和变价稀土协同作用强化材料健康环境功能的寿命。建立了光催化和变价稀土协同作用模型及自由基转化成负离子循环模型,所发明新材料的变价稀土元素在价态循环变换过程中可把自由基转化为负离子,具有长久催化作用。健康环境功能指标均超过日本同类产品水平,测试对比其产生负离子功能比同类产品水平提高1.6倍以上。(3)发现极性矿物由于表面带电具有一定的抗菌、净化和产生负离子能力,用稀土激活制造的新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抗菌、净化空气功能,还具有优良的产生负离子功能。抗菌、净化空气及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开发与应用带动了建材行业向新一代绿色环保建材的发展。

       创立的房建材料研发、技术集成与新型房屋开发与应用体系充分发挥了总院在房建材料、特别是在纤维增强水泥领域的技术积淀与领先优势,结合国家“九五”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住宅用GRC外装饰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研究专题、“十五”小城镇新型建材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十一五”新型乡村经济型建筑材料研究与开发项目,研发出一系列满足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建筑节能减排(利废)、绿色建筑等不同时期重大需求的墙体与屋面材料。在技术提升与集成的过程中,完成了墙体与屋面体系研究,开发出了抗震、低成本、节能等鲜明特点的轻钢与板柱结构新型房屋,在汶川等灾后重建及山东、山西、北京、安徽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得到试用,对国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镇化领域建设与新农村计划的贯彻与实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在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方面,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发墙体材料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引领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得了“全煤矸石烧结墙材成套技术”、“高产量粉煤灰烧结墙材成套技术”、“烧结装饰墙材成套技术”等重大成果,相继研发并建设了断面宽为4.6m、6.9m、9.2m节能型隧道窑,为我国基本淘汰轮窑和小断面隧道窑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一五”期间,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取得了三项重大科技成果。一是烧结保温空心砌块成套技术与装备,解决了目前建筑节能高保温隔热性能的围护结构材料难题,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二是节能型复合墙体与结构材料制造技术,开发出夹心复合墙体体系及其配套的烧结装饰砌块,形成专门针对夹心复合墙的技术规程,为夹心墙体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为推动这种新型墙体体系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起到重要作用;研发出轻质高强混凝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等,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无碱-集料反应隐患等优点;研发的自保温木塑外墙板,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可实现围护、自承重和自保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钢结构理想的配套墙体材料。三是铁矿尾矿再生节能保温墙体板材关键技术,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采用发泡、烧结技术调控烧结板材性能,研发出长3000-4000mm,宽500-1500mm,厚120-190mm的保温墙体板材,解决了目前墙体材料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保温、防火、热桥、耐久性、绿色等高性能板材的需求。

       总院在新型房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方面成果丰硕,“全煤矸石烧结墙体成套技术”荣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具有抗菌、净化空气及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荣获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