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媒体访谈

媒体访谈

《中国建材报》:专访宋志平:问渠哪得清如许

来源:CNBM  发布时间:2018-08-28

       编者按 两材重组两年来,中国建材集团成功探索了中央企业重组整合、提质增效的路径模式;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切实开创了中央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两材重组达到了预期效果,中国建材集团成为国资委系统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在两材重组两周年之际,本报报道组带着行业内外的关切,专访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与宋志平一起回望不平凡的两年,展望企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两年前的8月26日,我国建材行业迎来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材)重组的重要里程碑,随着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的成立,一艘***航空母舰横空出世。两年里,这家行业巨擘以超强的整合能力和深厚的企业文化,让两材重组如春风化雨般实现无缝接轨,面貌为之一新;同时又以笃定的战略自信和精准的商业布局,朝着世界一流的宏伟蓝图加速前行,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建材快速重组的奥秘是什么?缘何实现1+1>2?重组整合有哪些新进展?未来有什么新规划?在两材重组两周年之际,中国建材报专访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这位有着企业思想家之称的领军者,为我们逐一揭晓答案并深情寄语企业未来。

化合反应再造中国建材

       “两材重组不仅发生了物理反应更发生了化学反应,实现了公司的再造,达到了1+1>2的预期效果。”

       记者:两材重组两年来,中国建材取得了很多成绩,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您的角度看,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宋志平:两材重组以来,中国建材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年来,集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资委关于兼并重组的部署要求,广大干部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身心投入到重组整合和改革发展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出两材重组不仅发生了物理反应更发生了化学反应,实现了公司的再造,达到了1+1>2的预期效果。

       经营业绩成绩优异。两材重组后,中国建材经营业绩大幅提升。2016年集团实现利润总额81亿元,营业收入2695亿元,社会贡献总额近600亿元,实现重组开门红。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151亿元,营业收入3021亿元,社会贡献总额668亿元。在国资委对2017年度央企工作考核中,中国建材业绩考核再获A级,领导班子考核名列前茅,党建工作考评获评优秀。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跃升至第243位,连续八年进入榜单。今年上半年,集团经营业绩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利润85.9亿元,营业收入1561亿元,超额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新材料业务异军突起

       创新转型成效斐然。两材重组后,中国建材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创新转型明显提速。集团累计有效专利突破1万项,新申请国际专利92项,发布国际标准4项,提升了行业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新材料业务异军突起,亮点纷呈,高性能碳纤维、超薄电子玻璃、铜铟镓硒和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锂电池隔膜、高精工业陶瓷等新项目实现量产化,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及产业化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新材料业务利润总额70亿元,为集团利润贡献近半。今年上半年,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组件转换率再创世界纪录,世界首条大面积发电玻璃生产线、首条轻薄高透光伏玻璃智能生产线成功投产,百吨级T1000碳纤维、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玻璃、高铝盖板玻璃等实现稳定量产。可以说,经过持续深入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建材已由一家以水泥业务为主的建材企业,发展为水泥、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三足鼎立的综合性建材和新材料产业投资集团。在央企创新成果展上,中央领导同志肯定了中国建材在创新转型方面的努力,高兴地说“中国建材可以叫国家材料了”。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显著

       “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中国建材把握国际化机遇,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以先进技术、优势产能和优质建材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我国实业“走出去”的国家新名片。中央领导在两届澜湄合作成果展上对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水泥工程国际市场占有率达65%,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承接了60多个玻璃项目,运营了14家海外建材连锁超市、外包管理了全球30多家工厂。中国建材赞比亚工业园、中国巨石埃及玻纤基地、中材国际埃及GOE项目、德国CIGS太阳薄膜电池项目、中建材迪拜物流园等国际项目受到中央领导、国资委领导及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表扬和赞誉。今年上半年,集团继续稳妥推进海外投资布局,共签署境外工程服务合同34个、总金额14.8亿美元。埃及GOE水泥项目全部如期完工并一次性通过性能考核,六条生产线一字排开,蔚为壮观。经过长期积淀和不懈努力,中国建材正加快迈向国际产能合作新时代,不仅做全球***的建材制造商,还要做全球***的综合技术服务商。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六个1”,即建设10个迷你工业园、10个海外仓、10个海外区域检测认证中心、100个建材连锁分销中心、100个智慧工厂、100个EPC项目。

“在一起  再出发”素质拓展活动

       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两材重组中,中国建材干部员工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大家同心同德,团结一心,两股绳拧成一股绳,两家人成为一家人。“上下同欲者胜”,全体员工倍加珍惜良好的企业氛围,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其乐融融,欢欣鼓舞,展示出昂扬的精神面貌。今年6月,集团和股份联合举办“在一起  再出发”的拓展活动,我也加入其中,亲身感受到重组后的团队朝气蓬勃,充满正能量,干部员工生龙活虎的状态让我很受感染。国资委、监事会领导到集团所属企业调研时,对集团上下一心、经营理念和文化高度融合都感触颇深。

       两材重组以来,在国务院及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建材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建材重组效应不断凸显,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国企党建、改革试点、创新转型、行业整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国务委员王勇、国资委郝鹏书记、肖亚庆主任给予高度评价。两材重组虽然力度很大,但非常平稳、非常迅速,进行得非常成功。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中国建材作为8家央企代表之一进行现场交流,介绍重组改革经验,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国资委领导同志在国务院常务办公会上汇报央企重组工作时,对中国建材的整合工作提出表扬。

       记者:2016年和2017年,《中国建材报》曾两次就两材重组采访过您,题目是《是巨龙就要腾飞》和《从大到伟大的新征程》,您觉得中国建材经过两年整合之后,离预想目标还有多远?

       宋志平:两材重组以来,中国建材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翻开了历史性一页。作为全球***的建材制造商,中国建材在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国际水泥工程和余热发电市场六大领域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行业领袖。随着实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建材的国内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对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国际同行、上下游企业显现了强大的磁场效应。中国建材拥有一流的企业、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团队,社会各界给予高度期许和大力支持,这些厚实的积淀为我们继续深度整合、实现既定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这些年,中国建材一路披荆斩棘,发展成一个有规模的企业,以两材重组为契机,我们要实现腾飞,开始“从大到伟大”的第二次长征,不仅要有规模,也要业绩突出,还要可持续发展。中国建材这条巨龙已翱翔天空,要实现从大到伟大的目标,仍需持之以恒地努力。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给大家开了个谈心会,定名为“光荣与梦想”,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的干部员工,中国建材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有理想有作为,企业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深度整合实现无缝对接

       “我希望稳妥地、温和地推进两材重组,在做好经营工作、确保良好盈利的基础上,春风化雨地把合并做好。”


       记者:两材重组任务繁重,千头万绪,但过程进行得有条不紊,取得的成绩更是令人瞩目。您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哪些因素?

       宋志平:两材重组两年来,中国建材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靓丽的成绩单,交出了完美答卷,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得益于几点:

       一是把握正确方向。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资委、建材联合会等的决策部署,坚定正确方向、找准央企定位、履行国家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有清晰的战略。中国建材的一大特点是做任何事之前,首先要想清楚做什么、怎么做、采用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重组伊始,集团就以“世界一流”为目标,提出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三大战略,明确了“行业整合的领军者、产业升级的创新者、国际产能合作的开拓者”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基础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三新产业发展、***材料科研、***矿山资源、金融投资运营”六大业务平台,围绕“精耕细作基础建材、大力发展新型材料、积极培育研发及技术服务等新业态”的“三条曲线”,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四化”转型,为集团迅速融合、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有优秀的团队和文化。优秀的企业要靠团队,而不能靠“光杆司令”、靠一两个人有“三头六臂”。重组后的中国建材群英荟萃,形成了一支具有牢固凝聚力、高效执行力、超强战斗力的优秀队伍。这支队伍能打硬仗、能拼刺刀,全身心投入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人心齐、泰山移”。中国建材有融合的文化基因,我们用团结向上、包容和谐的企业文化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汇聚起改革创新的强大动能。中国建材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有一套优秀的文化,这是我们决胜市场的力量源泉。

       四是有坚强的党的领导。两材重组后的中国建材之所以能够稳健发展,党建工作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中国建材有3万多名在职党员、2300个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发挥了带头表率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持续不断地强党建,中国建材的政治气象焕然一新。集团多次受邀到中组部、国资委介绍党建经验,地方政府领导实地走访中国建材所属企业后,对我们的党建工作成效印象深刻、赞赏有加。

       记者:两材重组迄今已开展了整整两年,目前重组进展到哪一步了?您是如何构思整个重组思路的?

       宋志平:中国建材实施两材重组采取了集团层面(大两材)、港股公司(小两材)、业务板块(A股公司)分层分段重组整合的“三步走”方略,三步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所重叠,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很好地解决了上市公司整合操作难度大、业务板块存在同业竞争等问题。

       第一步是集团及二级板块层面战略定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两材合并。在明确战略定位的基础上,中国建材按照业务整合、瘦身健体、优化资产、业务归核化的工作思路,完成了集团战略、总部机构、二级企业平台、制度体系“四大优化”,实施和开展品牌文化、上市公司、水泥业务、国际工程、产融、产研“六大整合”,整个过程做得蹄疾步稳。

宋志平率中国建材股份和中材股份管理团队在香港召开联合发布会

       第二步是推进中国建材股份和中材股份两家H股公司的吸收合并,也就是小两材合并,我把这个合并命名为“复兴号”。两家公司分别是原中国建材和原中材的核心上市公司,经过再三研究,我们选择以换股方式实施合并,原中材股份的1股换原中国建材股份0.85股,合并完成后,两家上市公司整合成一家H股控股公司。2017年7月,小两材合并启动,历经半年多时间成功实施换股吸收合并。2017年12月,在大股东回避表决的情况下,两家公司股东大会小股东投票通过率均超过了99%,创造了近年来资本市场重组案例的新记录,也为央企重组整合贡献了新经验。今年5月,在圆满完成小两材换股合并后,新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H股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新公司成立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迅速到位,新班子年富力强,肩负重托,奋发图强,开启了股份公司发展的新篇章。

       第三步是对同业竞争的业务板块进行优化重组。按照业务归核化原则,每个子公司都围绕核心业务形成一个大的产业、争取做到全球前三,打造专业化的中大型上市公司。同时遵循资本市场逻辑和规律,通过多种方式整合同质化业务,在H股上市公司形成水泥、新材料、工程服务三足鼎立格局,提高资本运营与重组整合能力,实现上市公司价值***化。

       两材重组以来,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开展了两个母公司的合并;之后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实现了小两材重组。接下来,我们会再用一年时间,按既定计划完成A股公司及同质业务的全面整合。我希望稳妥地、温和地推进两材重组,在做好经营工作、确保良好盈利的基础上,春风化雨地把合并做好,让各方都满意,不能出现乱象。

       记者:您把小两材合并命名为“复兴号”,这个名字很有寓意,能不能讲讲您的考虑?

       宋志平: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内心是有期待的。两材刚上市的时候,股价都很高,大家都心怀希望和憧憬,但是中间这些年,两家股价一度都很低。我希望,合并后的新公司能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管理层级,实现集中管理、降本增效、有效协同,让三足鼎立的形象更加耀眼夺目。我觉得,新的中国建材股份公司会以小两材合并为契机迎来一场复兴,提高股价,提升融资功能,成为资本市场的绩优股,开启发展新纪元,为推动集团发展和行业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去年接受采访时,您曾提到“四大优化”“六大整合”,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宋志平:与小两材重组同步,我们不断深化同质业务的内部协同和市场整合。

       在水泥业务整合方面,中国建材所属9家水泥平台公司积极发挥大企业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行业淘汰落后、推进市场竞合、执行错峰限产,推动水泥向高性能化、特种化、商混化、制品化“四化”方向发展,积极整合市场资源,在产销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使价格稳定在合理范围。

       国际工程业务方面,明确“精耕市场、精准服务、精化技术、精细管理”的要求,提出减少家数、划分市场、集中协调、适当补偿、加快转型的思路,多次组织E14会议,确定统一经营理念、统一竞合、统一对标体系、统一协调机构的“四统一”原则,让各企业间相互借鉴、深入交流,针对具体项目,发挥各自优势,扎实有效展开合作。

       产融整合方面,今年银保监会正式批复同意新集团承接原中材集团持有的财务公司70%股权;财务公司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并在国家工商总局完成名称核准;集团制定全口径日均资金集中度目标,要求各企业加强与财务公司业务合作,北新建材、西南水泥等原中建材股份公司的子企业已经完成开户。

       产研整合方面,打造行业“中央研究院”,加强基础性、共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多元化新兴产业研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集团产业板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134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中,中国建材技术中心位列第35位,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技术中心。

文化融合春雨润无声

       “过去我们常常为我们的创新而感动,常常为我们的生产业绩而感动,今天我们由衷地为我们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而感动,为我们自己而感动。”

       记者:刚才您讲到党的领导是两材重组成功推进的重要因素,能介绍一下中国建材党建工作的思路和做法吗?

宋志平参加“砥砺奋进新国企”系列访谈

       宋志平: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多年的工作表明,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水平息息相关,在企业里,党建工作做得好,企业经营发展就会做得好;党建工作做不好,企业经营发展往往也做不好,甚至乱象丛生。我觉得,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优势巨大,关键是不能出现“两张皮”,不能把党的工作和企业工作相分离。2017年7月,我参加了新华网和国资委组织的“砥砺奋进新国企”系列访谈。我在节目中谈到,国有企业要把党建账和经济账合成一本账,不能弄成两本账。党建工作不是空头政治,要与企业经营发展同力同向,才有生命力、凝聚力。

       中国建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国资委党委树立的“迈向高质量、建设双一流”的工作导向,推进“四个结合”,弘扬“四种文化”,不断提高党建质量。“四个结合”即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规范治理、企业文化、廉洁从业相结合。“四种文化”即把党建文化、企业文化、安全环保文化、廉洁文化融合在一起。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建材牢牢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中国建材股份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党建进章程议案,真正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集团党委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加强党委班子学习和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党委前置决策的能力水平,为企业改革发展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五好党支部”“党员先锋岗”授牌暨“党建工作品牌”发布会

       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中国建材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三基建设”,以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海外党建为重点,以“五好党支部”“党员先锋岗”“党建工作品牌”为载体,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抓实抓细基层工作。今年6月,中国建材在泰安召开“五好党支部”“党员先锋岗”授牌暨“党建工作品牌”发布会,泰安玻纤的员工们编了一些节目穿插在活动中,大家的事迹非常感人。我跟大家讲,过去我们常常为我们的创新而感动,常常为我们的生产业绩而感动,今天我们要由衷地为我们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而感动,为我们自己而感动。

       三是抓牢党建责任考核。中国建材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考核,提出建设业绩良好、管理精细、环保一流、品牌知名、党建先进、安全稳定的“六星企业”标准。在各级党委成员中实行党建工作KPI,这其实是把经营工作的原理移植到党建工作里,目的是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党建工作指标是什么。集团全面开展对成员企业党委年度工作考评,全面推行成员企业党委向集团党委报告年度党建工作、党委书记向集团党委作党建工作述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实现“三项制度”全覆盖。

       四是抓好党建文化。我们在企业里广泛建立党员活动室、党建宣传阵地,营造了浓厚文化氛围,提振了员工精气神。我们的党员活动室很有特点,里面有很多党建类图书,还有党员写的读书笔记、学习体会,每次翻看那些记的密密麻麻的笔记,我都非常感慨,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确实很在状态,都在很用心地学习提高。我去非洲等海外项目调研时,项目负责人很动情地跟我讲,工地上苦脏累险的工作多,冲在最前面的大都是党员,大家把做这些事当作责任,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我听了很受感动。我们的广大党员确实在一线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确实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

       五是抓严党风廉政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党纪党规意识。同时,大力弘扬“亲清”文化,要求体制内外的干部坚守原则底线,工作上亲密合作,利益上清清白白,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一流企业需要一流党建,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企业。我们深深懂得,作为央企,特色就是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的优势。我们深深懂得,廉洁从业十分重要,遵纪守法是一个企业长期生存的基石。中国建材要求党建工作突出“细”字,要细致了再细致,纪检工作突出“严”字,要严格了再严格。

       记者:中国建材旗下有很多混合所有制企业,而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改革的一大难点,中国建材在这方面做出了哪些亮点?总结了哪些经验?

召开“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课题启动会

       宋志平:中国建材的企业大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我们在加强党建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我们混合的民营企业以前党建工作大都是无组织、无制度、无活动的“三无”状态。中国建材接手这些企业后,一家一家、手把手地指导规范党组织设置,成立了87个党委、603个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都建立了起来。我们把央企的政治优势引入混合所有制企业,壮大了党组织的力量,巩固了党的基层阵地,实现了“国企政治优势+民企市场优势=企业竞争优势”。有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还受到了国资委党委的表彰。

       中国建材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吸纳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如张毓强、贾同春、张国良、任桂芳、欧木兰、孙杰、马铁民等等。这些企业家能吃苦,肯钻研,敢担当,有作为,是当之无愧的企业英雄。党组织要把这些优秀企业家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给予关心和爱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严管与厚爱并重。对这些企业家,我们注重激励关怀,完善分配机制,使他们真正“以企为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倡导“和而不同”,尊重、理解、包容企业家的鲜明个性和脾气秉性,给予企业家政治关怀,营造安心、安身、安业的环境。中央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吃苦者不吃亏、流汗者不流泪、担当作为者没有后顾之忧,这才是对干部***的支持和鼓励。

       总的来看,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把基层党组织建立起来,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把“亲清”关系建立起来,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让企业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如果这么做,混合所有制企业就能做好。中国建材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方面的探索成效显著,多次在中组部、国资委会议上作经验交流。2017年,集团承担了“马工程”“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研究”的子课题“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工作,我任课题组组长。这项课题任务繁重,我们进行了大量调研,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并刊发在《党建》杂志上,为全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鲜活经验和理论支持。

       记者:文化融合也是重组整合的一大难点,世界上不少大企业重组失败的症结就是文化冲突。中国建材是如何进行文化融合的,效果怎么样?

       宋志平:企业重组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融合,文化融合能不能做好关系到重组的成败。中国建材把品牌文化整合放在整合工作的第一位,在统一思想认识、塑造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探索。广大员工自觉践行和谐包容的企业文化,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了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融合再造。回顾两年来的整合工作,整个过程可以用春雨润无声形容,干部员工都很满意,两材重组成为央企重组文化融合的典范。在实现文化融合方面,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关爱员工以人为本。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中国建材始终把人视为***财富,把实现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作为根本追求,在重组中我们充分照顾人的感受,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员工潜能,真正实现了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大家在共同的集体里不断增进价值认同、观念认同、行为认同,很快找到了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二是统一文化凝心聚力。企业要靠文化吸引人、鼓舞人、凝聚人。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集体记忆,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信奉。中国建材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绩效、和谐、责任”,行为准则是“敬畏、感恩、谦恭、得体”,企业品格是“保护环境、热心公益、关爱员工、做世界公民”,干部要求是做有学习能力、有市场意识、有专业水准、有敬业精神、有思想境界的“五有干部”以及精心做人、精心做事、精心用权、精心交友“四个精心”。这套文化是中国建材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企业文化,把个人价值融入企业价值,把积极性和创造性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实践,成为员工的自觉追求。

       三是团结协作破除谷仓。中国建材在重组过程中,加大整合优化力度,强化信息共享和协同效应,所属企业合作项目不断增多。我们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互动式交流、系统思考等修炼,提升组织学习动力,有效破除谷仓效应。中国建材的经营分析会、专项业务工作会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文化理念融合的重要平台,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集团定期举办读书会、组织干部培训、在国家行政学院开设中青班,此外还组织开展了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干部员工的交流和感情。

       四是做好宣贯讲好故事。企业文化制定后不能束之高阁,要迅速宣贯到位,逐级渗透到企业各层面。中国建材充分发挥会议、官网、官微、内刊等多种渠道的桥梁作用,对内对外讲好企业故事,为集团推进深度融合、树立良好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集团官微运营两年来连续发布1500多条信息,跻身央企品牌传播20强。

扬帆远航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材从一家穷困潦倒、极度落魄的企业一路成长为世界500强,靠的就是改革创新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永远都不能丢。”

       记者: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关于高质量发展,您有哪些最新思考?

       宋志平:改革开放40年,我们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物质生活的丰富极大地满足了社会需求,造就了中国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量,也造就了众多的大企业集团。在今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有120家,仅次于美国的126家,远高于日本的52家。高速增长给国家建设和经济生活带来了繁荣,同时也积累了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资源耗费、环境负荷等诸多问题,加之智能化时代来临、国际竞争格局深刻变革等外部环境变化,我们过去那种速度和规模型经济模式已不可持续,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是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面对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也应做出调整,从过去的高速增长目标导向转向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在高速增长阶段,企业不得不跑起来,不跑就没有机会,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顾“快跑”了,而是要学会“正步走”,重视企业的质量效益和稳健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才能称得上高质量呢?我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特征是:结构和运行高质量、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高质量、组织和团队高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重点把握三件事:一是稳健中求进步。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我国已不乏大企业,但我们的企业不能为大而大,而是要稳健经营,行稳致远,让大象也能跳起舞来。二是发展中求质量。我们不能满足于造出产品,而要把产品做到最好,不能只求速度、规模,还要求质量、效益。三是变革中求创新。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基因工程、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我们要抓住新一轮机遇,努力实现赶超。

       记者:中国建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中国建材有哪些优势?

       宋志平:中国建材是一家在高速增长阶段快速壮大起来的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从大到伟大、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措施主要有五个:一是做强主业,按照业务归核化原则,非核心业务边边角角要逐渐去除,加强利润平台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二是瘦身健体,中国建材过去三年压减20%的企业,未来三年还要继续压减20%,确保企业提质增效;三是强化管理,继续用好“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增节降工作法”等特色管理方法,练好企业基本功;四是创新转型,中国建材一直把创新驱动放在战略之首,我们要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五是机制革命,通过建立有效机制,使企业成为社会、股东、员工的共享平台,构建企业干部员工利益和企业效益之间正相关的关系,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建材有清晰的战略、独特的发展路径、优秀的管理团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强烈的改革精神、突出的创新意识、出色的学习能力,在通往世界一流的进程中,一定能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建材这家企业一直是改革先锋,对未来的中国建材,您有什么期许?

       宋志平: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传奇故事,中国企业群体也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强势起飞,快速崛起。中国建材从一家穷困潦倒、极度落魄的企业一路成长为世界500强,归根结底就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在充满机遇的变革时代里,我们在市场的倒逼下,坚持央企市营,实现了涅槃重生。对比今昔变化,我们对改革开放充满了感激之情。

       对于国企这些年的发展和壮大,社会上有两种偏颇的认识,一种是国企的发展源于垄断,还有一种是国企不用改革照样可以搞好,事实是国企能有今天的成绩恰恰是因为这些年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国企大多处在充分竞争领域,这些企业不是国家用钱堆起来的,不是国家用“偏饭”喂大的,它们都是从市场竞争的“弹坑”里爬出来的,在被打得遍体鳞伤之后果敢迈向市场,才赢得了生机。中国建材就是个典型例子。我常告诫干部员工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一家“草根央企”,基础差、底子薄,要时刻牢记我们面临着激烈竞争,没有人为我们托底。即便这样,我们还能够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改革创新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永远都不能丢。

       中国建材是国资委系统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肩负兼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落实董事会职权、员工持股四项改革试点工作,最近我们又有三家企业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我们将按照国资委要求,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股权多元化、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改革尖兵和样板,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继续挺立潮头、走在前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望过去,中国建材深深植根市场经济的沃土,一路攻坚克难,一路改革创新,结出累累硕果,长成参天大树;展望未来,我们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享誉世界的百年老店,仍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改革创新。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让我们坚定信念,同心同德,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宏阔画卷上绘就更加辉煌的图景,共创美好明天!

(全文下载)

媒体报道链接:

《中国建材报》:专访宋志平:问渠哪得清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