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

人物

最美科研先锋丨南京玻纤院刘延友:探究未知领域,心怀材料梦想

来源:南京玻纤院先进材料公司  发布时间:2022-08-09

一种坚持和追求,一种专业和专注

是孜孜不倦,是一丝不苟,是精益求精

是3.8万名科研工程技术人的工匠精神

他们是中国建材的最美科研先锋

他们用热爱书写

中国建材的科技创新故事

他,凭着执着专注的劲头,

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

他,心怀材料创新的梦想,

探索未知领域的潜在需求;

他,带领青春朝气的团队,

开拓针刺产业的广阔前景;

他就是南京玻纤院的一线科研人员,刘延友,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如今在平凡的科研岗位上谱写着不平凡的科研故事。他先后承担了6项国家重点科研和建设项目,申报专利17项,授权专利8项,申请团体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获得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一等奖1项、中材科技技术革新奖二等奖1项、南京玻纤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职工十大发明专利。2021年度,刘延友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以创新为驱,

开拓材料领域新技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刘延友坚信唯有创新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占领技术高地。面对立体织物激烈的市场竞争,刘延友另辟蹊径,通过材料创新开辟了针刺技术发展新道路,采用独特的预研+批产的双线模式,利用立体织物平台,着力培育新技术、新方向,完成了格栅等新型结构、等针密成型、低密度成型、大尺寸薄壁制备等技术突破。最终形成了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成型制造-质量检测全流程体系,实现了针刺技术落地生根。

近两年,他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高性能纤维成网技术、叠层针刺固结技术、在线型面精度检测控制技术、梯度密度针刺成型技术、多工艺组合成型制备技术等多项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技术成果应用于国家某重点型号,并实现批量化生产,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解决了保供任务急需,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应用于国家多个预研型号的研制,促进了工艺技术的更新迭代,实现了针刺技术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以示范为先,

打造优秀研发团队

作为公司新工艺门类,针刺技术的开发之路曲折坎坷,经历了由兼职到专职,由两个人到十余人的技术团队。刘延友认为技术发展初期必须事必躬亲,他和团队既是工艺员,设备工程师,也是操作工人、机修工。白天在车间研发产品,晚上在办公室设计方案,从原材料准备、设备操作到产品下样等环节亲力亲为、严格把关。团队党员占比近70%,形成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科研攻关能力过硬的科技创新先锋团队。作为支部书记,刘延友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及头雁效应,以自身标准严格要求技术人员,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针刺“细胞体”团队。针刺团队先后荣获南京玻纤院“青年文明号”“党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以产改为契机,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为满足客户批量化生产需求,同时响应国家产业工人改革号召,在机制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与探索。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打通了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团队有三人拥有“双师”(工程师、技师)资格。在激励机制方面,将操作技能与薪酬分配挂钩,促进了工人队伍提升技能水平的积极性。在管理创新方面,建立了创新型师带徒体系、技术轮岗制度,具备短时间内技能快速复制,人员高效调配的能力,打造了一支技能娴熟、人员稳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针刺车间产业改革的探索经验作为南京玻纤院产改的典型被新华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南京玻纤院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打造“国之大材”,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刘延友团队从建立之初就把“不计得失、矢志报国、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作为座右铭,矢志科技自立自强,敢于啃硬骨头、打硬仗。近期,为了保证某国家重点型号产品的如期交付,克服疫情期间工作的诸多不便,他们将个人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扎根实验室、车间,披星戴月、争分夺秒,整个团队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每个人都像拧紧了发条,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像细胞体的一枚组件,发挥着各自的最大效能。他们总是来得最早、走的最晚,是吃饭最不积极的劳模部门。当产品如期完成装上车,透过口罩可以看到每个人脸上的绚烂笑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刘延友经常对他的团队说:“要努力做一粒向上的种子”。“十四五”期间仍然面临诸多机遇和严峻挑战,三维针刺技术的发展仍需吾辈持之以恒,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相信在未来广阔舞台上,只要脚踏实地,坚持追求“工艺精致、装备精良、生产精细”的理念不动摇,针刺产业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