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宋志平:致力开创水泥市场健康新格局

来源:CNBM  发布时间:2009-04-07

       去年以来,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很多人对当前形势非常悲观。就在这时,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表示,“2009年是中国水泥行业的牛年”。掷地有声的话语和精辟细致的分析从这位身经百战,谙熟国内外水泥市场的领军人物口中发出,不禁使人心头一振,信心倍增。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被业内人士誉为战略家、思想家的宋志平对水泥工业的现状和前景是如何思考的呢?
       3月5日下午,《中国水泥》杂志记者再次走进中国建材集团总部拜访宋志平董事长。来之前我们获悉宋董事长近来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却痛快答应了《中国水泥》杂志的专访。他对我们说,在当前这种情况下,非常想找个机会,系统地谈谈水泥行业深层次的问题,谈谈怎么才能使市场更加健康良性发展,大企业如何在这方面起到带头作用,从而使行业整体利益得到更好的维护……

       机遇大于挑战,但水泥行业要珍惜这个机遇

       中央及地方出台的刺激经济发展政策与措施,对建材特别是水泥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面对新形势,宋志平在对中国建材水泥业务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的报告中指出,2009年对水泥行业来讲机遇大于挑战,但这样的局面,还要整个行业共同维护和倍加珍惜。
       宋志平:2009年既是金融危机演进的一年,也是落实国家拉动内需实施方案的一年。随着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水泥行业如何看待当前的形势?
       我认为,一方面,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固然很大,但也要看到对水泥行业的特殊机遇。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大力拉动内需,并以基础建设为主,这给水泥行业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拉动内需和加大基本建设等重大工程投资规模对水泥业是及时雨、雪中炭,我们是***受益者和最早的受益者。对此,我们要有准确的判断和认识。前段时间看到雷前治会长的一篇文章,从积极健康正面的角度看行业,来提振整个行业的信心,我对雷会长的观点非常赞同。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一机遇,抓住机会进行行业的内部调整,通过行业自律来维护市场的健康,通过结构调整进行行业升级,保证大家获得更佳的未来利益。机会面前,大家不能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再像以前一样进行简单粗放的扩张,甚至去变相地搞小立窑升级改造,如散兵游勇般地打恶战。 
       从整个行业来看,要有明确的思想和发展方向。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用集约化和节能减排的思路,使行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的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基本建设会拉动水泥的需求,但如果看看当前新型干法水泥的综合布局,看看淘汰落后的情况,再看看广大水泥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就会感觉到,我们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这一挑战与其说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如说是行业内部固有的,只是这个挑战在危机中被放大了。
       这么多年来,我国水泥产业规模虽然大,但大而不强,市场不健康,行业的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没有得到应有的效益,虽然消耗了那么多的资源,给环境带来那么大的负荷,我们给社会提供了那么多的建材产品,但我们的行业、我们的企业没有挣到足够的钱。
       去年上半年,我们的挑战是原燃材料的大规模涨价,现在这个挑战没有了,所以最严峻的是来自我们行业内部的挑战,如结构调整不到位,布局不合理,市场混乱,组织协调市场的能力比较弱等几方面,它远远大于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总之,这次金融危机的挑战是严峻的,机遇是巨大的,机遇大于挑战。大环境对水泥行业有利,关键是我们要通过内部调整来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使行业的利益***化,这应该是现在大家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水泥企业必须改变成长方式
       2007年9月,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今天,南方水泥已经成为一个产能规模过亿吨,在我国东南经济区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为中国建材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回报。中国建材所推动的这场战略性重组,不仅改变了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格局,加速了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靠存量联合扩大规模、靠管理协同创造价值的新型企业成长方式,实现了企业成长模式的创新。
       宋志平:从全球来讲,水泥行业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水泥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国外,水泥是个技术门槛高、专业化极强的产业,制造者也都是些为数不多的知名的大公司。而在中国却正好相反,去年13.88亿吨的产量由5000家完成,而前10家大企业的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1%,集中度很低。
       这种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水泥的需求量突然放大,水泥行业还来不及培育一个健康成长的模式就形成一个突然的市场高潮,引发了各行各业都来搞水泥。这虽然满足了当时城乡建设的需求,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引起了不少问题:如对资源的巨大破坏,对环境的污染,质量的潜存风险。而***的问题是,由于布局不合理和市场无序竞争,广大水泥企业也没有充分享受到我国房地产和基本建设高速发展的成果,行业没有获得应得的利益。这些年房地产价格飙升,钢铁、有色等赚了不少钱,但同属于基建原材料的水泥步履维艰。在国际上钢铁和水泥的价格比通常为3:1,我国长期处在10:1。全球水泥业利润维持在吨水泥10美元左右,而我们则一直在吨水泥2~3个美元左右徘徊。经济效益的低下,使得行业内没有力量推动结构调整的,淘汰落后工作远远滞后于其他行业。
       因此,我们的水泥企业应该转变那种单纯依靠增加产销量来达到企业规模增长的成长模式,代之以提高水泥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从过去数量的增长走到现在的价值增长上来,通过延伸产业链,迎接水泥发展的新时代。只有这样,水泥行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在日本,水泥行业的最高年产量是1.2亿吨,现在是每年6000万吨左右。日本的企业把水泥细分,通过技术创新来研制出各种不同用途的水泥,实现精细化生产,提高附加值。此外,把产业链进行延伸,除了目前商品混凝土以外,用水泥制作外墙板、屋面瓦等,向着制品化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利润也相当可观。
      因此,我觉得应该告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不能再简单靠量的增长去看水泥行业的发展。这也就演绎出了中国建材今天的成长方式不是以建新线为主,而是以重组联合为主,没有在总量的基础上去增加量,这样提高了区域的竞争力,使企业靠重组联合,增加协同效益达到做大做强。

       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在行业利益之中

       中国建材作为央企、作为国家队和行业排头兵,宋志平认为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起三大责任:一要认清形势,勇挑重担,保质保量做好国家重点项目的建材产品供应;二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引导行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行业进一步健康化发展,实现良性健康的运行;三要促进行业技术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行业整体价值的提升。
       宋志平:所谓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大企业集团应该用自律的心态带头维护、提升行业利益。不同的大企业集团有各自不同的战略区域,形成大企业主导各自战略市场区域的格局,这一点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应该主动和大企业联合,不进行恶性竞争。大企业进行市场协同,这样我们的水泥行业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企业家才能称为成熟的企业家。市场混乱是行业不成熟和企业家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大家应该这样看待市场,共同维护这个市场。任何一家企业不能包打天下,事实上大企业带头行业自律主导市场的格局正在形成,
       水泥市场是一个大的系统,只有系统健康了,每个个体才能健康发展。系统不健康,单个企业要健康发展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着眼于把系统健康化,让系统良性化。去年中国建材在浙江和山东的市场协同就做得非常好,水泥市场的价格恢复到了合理水平,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浙江许多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的情况下,浙江的水泥企业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证明市场协同起了作用。
现在国家满腔热情地支持大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就是希望各行业能健康发展。水泥行业应该从过去的恶性竞争中觉醒,从过去纷乱的布局中觉醒。我希望《中国水泥》杂志多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凝聚共识。

       合理布局是使市场竞争有序化的根本方法

       中国建材水泥业务的联合重组遵循“三不原则”,即不在战略区域的不收购,不是新型干法不收购,风险性高的不收购。此“三不原则”在保证公司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在有效抑制无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区域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宋志平:这些年来,我们的水泥企业建厂几乎是无序的,投资者几乎是在被动地跟着地方引资的热情走,而不充分考虑当地的市场需求量。大家经常会看到:围绕着一座石灰石矿山,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都建有水泥厂。现在随着勘查工作的不断进展,证明石灰石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蕴藏丰富,各省市几乎都分布有石灰石资源。因此可以说,水泥行业不是受资源而动的行业。
       这种情况下,水泥的合理布局,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在现有区域里,在水泥生产线集中的区域,要通过积极淘汰落后产能,限制或禁止上新线,来实现布局的良性化。
       二要限制建设大型水泥生产基地,如果一个地区熟料规模过大,本地市场消化不了,就会长距离辐射进入区域外市场,这样做的后果是容易搞乱市场、破坏市场秩序,带来恶性竞争。
       三是技术创新要结合市场合理布局。我不赞成盲目地去搞“技术挂帅”,一个产业是个综合的整体,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正确的。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叫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到我们行业上,可以理解为,一般情况下,新型干法生产线的规模越大,能耗和生产效率等指标越先进,但超过一个适度规模,情况会适得其反,就是说当技术上达到登峰造极,投入产生的收益就会降低。
       四是对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欠缺的地区,应该由行业协会或宏观管理部门进行布局的监管。布局要进行听证,要科学化,布局后在哪个点位由谁来做,可通过市场竞争决定。科学合理的布局是维持水泥行业长治久安的一个方向。沙特、土耳其等国家水泥建新厂都要经过严格的听证。
       总之市场竞争要建立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布局要根据区域的水泥需求量来确定。合理布局是使市场竞争有序化的有效方法。
这里,我也谈一下我对过度竞争的看法。我不赞成过度市场竞争,过度竞争是双刃剑,它最终会破坏资源、破坏环境、破坏消费者的利益,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行业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水泥企业在恶性竞争中并没有受益。有些企业为在竞争中获利,不惜在水泥中大量增加添加剂,1吨熟料生产3吨水泥,为建筑质量埋下了隐患。在西方反不正当竞争不只是反垄断,其实还有个非常严重的不正当竞争手段是低于成本价格销售。低价或超低价销售,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属于恶性竞争。它会导致质量下降和掺假行为的发生,也会造成劳动者收入下降。

       提升行业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个问题是宋志平自进入水泥行业就在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水泥都是个微利行业。在社会价值体系中,水泥行业的利益长期受到挤压,而水泥企业一直沿用了一种扩大自身规模、压低生产成本的行业内部竞争思路,忽视了整个行业价值的提升,忽视了寻求提升行业价值的思路和方法。宋志平认为这样水泥行业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
       宋志平:过去我们常认为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主要还是靠产量的不断增长,其实我们现在应该要做的,首先是和其他国家一样,在水泥品种和结构上进行调整。如推进高标号水泥的生产,推广特种水泥的生产,加大商品混凝土的用量,并大力生产水泥建筑制品。在这方面,水泥行业应该和建设部门通力合作,进行生产试验和测试,大企业也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由于水泥大量耗费煤炭和排放二氧化碳,会增加温室效应,对此我深感忧虑。水泥是高度依赖资源和能源并对环境带来较大负荷的产业,为了使这一状况不再继续恶化下去,我想水泥未来应该朝着集约化方向提高行业的价值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效益,使水泥价值与社会平均价值同步,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去年雷会长讲过“水泥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时间水泥股票大跌。外界以为水泥行业不再增长了,其实雷会长说的是水泥的量不再高速增长。我们今后要走的就是水泥的量不一定再高速增长,但水泥行业的价值可持续的道路,这是关键,值得我们行业去认真研究。

       背景链接—中国建材集团大事记
       1、1979年,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成立,它是中国建材集团的前身。
       2、1999年,中国联合水泥公司成立。
       3、2003年4月,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定位的改变,不仅带来了集团的飞速发展,也引领了我国建材行业的巨大变革,推动了建材尤其是水泥行业大规模的联合重组。
       4、2006年3月23日,中国建材集团控股的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这是集团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也解决了体制和管理问题。
       5、2006年6月,收购徐州海螺。上市后仅三个月,中国建材成功收购徐州海螺万吨生产线,这是行业强强联合、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为水泥行业大规模推进联合重组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6、2007年9月,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成立。南方水泥不仅成就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也为众多分散的水泥企业提供了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南方水泥把大家的利益和中国建材的利益有效联合起来。
       7、2009年3月6日,中国建材与其它两家股东签署成立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书,标志着中国建材向打造3亿吨水泥产能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对北方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